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礼品资讯 » 正文

市场调查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18 12:15:05    来源:新浪收藏    评论:0
藏家疑惑

  拍卖价能否成为

  藏品“定价器”

  拍卖会真的可以当成“定价器”吗?有收藏人士指出,以成交价格来定价有些过于武断,但近年来,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对市场的影响很大,已成为收藏市场不争的事实。

  南宁至正会所的负责人李钟全说,事实上,拍卖成交价对市场行情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说,中国古画是较早进入“亿元时代”的,2009年10月份,中贸圣佳推出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以1.34亿元成交,首次攻下了中国书画亿元堡垒。2009年保利秋拍上,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以1.69亿元成交,曾巩的《局事帖》也拍出1.09亿的天价。半年后,2010年的保利春拍,黄庭坚的《砥柱铭》更是以4.368亿元成交。2009年以来中国古画拍卖价格的暴涨,让市场上原本百万级的艺术品迅速飙升至上千万甚至更高的价格。这种水涨船高的现象,也表现在玉器、瓷器、古代家具等等品种的收藏品上。

  南宁资深藏家丁敢说,拍卖会价格对民间收藏市场的影响,更像是一种心理游戏。丁敢就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一次他正在外地一个古玩市场侃价,基本谈好价格时,卖家接了一个电话,回头就改变主意了。在丁敢追问之下,那位卖家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北京举办的一场拍卖会,跟我这件东西差不多的拍品,最新出来的新交价比我们谈的价格高多了,你真要买得多加3万元。”丁敢说,拍卖会上的价格,表示某一类藏品的市场价值得到了认可,以此为参考,收藏人士自然会重新评估自己的藏品。

  专家提醒

  客观看待

  拍卖市场人为因素

  在收藏圈里,大家都知道如果藏品能上拍卖会,很有可能会卖个好价钱。可是,反过来以拍卖会的成交价格来作为定价标准,这一做法对么?

  “一些艺术品的拍卖成交价较高,但收藏价值却不一定高。相反,拍卖价较低的,收藏价值却未必低。”广西艺术品收藏协会的一位专家说,艺术品的收藏价值是由其艺术、历史、科学价值共同决定的,如果偏重或忽视其中某一方面,就会造成其总体价值的偏差。拍卖会面向社会各界人士,但大家对艺术品欣赏的角度并不一样。比如说,有的人看重艺术品的观赏性,而忽略其文化、艺术内涵,因而造成了绘画作品价格高于书法作品价格;有的人受保值和增值心理的影响,陷入名人效应的误区。但并非所有的名家之作都是精品,其中也不乏应酬之作、代笔,这也影响了艺术品价格的客观体现。

  资深藏家孙先生认为,拍卖会上出现“天价”很大程度上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对整个市场起到指导作用。2009年,孙先生将同行估价10万元的清代官窑青花瓷送到广州参加拍卖,结果成交价格超过20万元。但是,孙先生同时送出去的一件玉器藏品却没有这么幸运,这件玉器在南宁曾有藏家出价15万元,可是在那场拍卖会上,竞价到8万元就没有人举拍了。孙先生感觉到拍卖会的成交价格受主观、人为因素影响很大,难以作为客观评论的依据。

  孙先生说,近年来拍卖会上曝出的“虚假价格”事件也不少,如果以“虚假成交价”来指导自己的收藏行为,那就更不靠谱了。采访中,有不少收藏人士都指出,不能盲目迷信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格,应具体藏品具体分析。

 
关键词: 拍卖价 收藏 市场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0031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