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国内棉价大起大落,屡创历史新高,涨得让人心跳,跌得让人心慌,棉花产业链上的棉农、棉商、纺企都“纠结”在棉价里。今年新棉收购已经开始,棉花价格走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山东省德州市棉花产业进行了调查。
去年棉价暴涨暴跌
德州市位于鲁西北平原,是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常年植棉面积200-300万亩。去年8月上中旬,德州市发生持续大范围高强度降雨及连阴天气,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90%的籽棉为四级或四级以下,比常年低一个等级;籽棉平均亩产仅有410斤左右,比正常年份减少20%以上。
去年9月份新棉上市后,棉花价格从18300元/吨快速飙升到11月上旬32000元/吨,两个月内上涨70%左右,屡创历史最高价位,几乎一天一个价。11月11日开始棉价大幅下跌,至11月底降至26000元/吨。之后又缓慢上升,至春节前上调到28000元/吨左右。春节过后又快速上涨,2月底、3月初升至31000元/吨左右。
棉价暴涨的主要原因:一是2010年全国性棉花减产,资源减少,供需缺口增大;二是国际上棉花供应偏紧,印度宣布限制棉花出口,更加剧了供需矛盾;三是国内流动性资金过剩,社会游资炒作,使棉价疯狂上涨。
棉花作为一种商品,有其合理的价位,过高或过低都是不正常的,暴涨必有暴跌。3月中旬开始,由于棉价、纱价偏高,纺织品出口受挫,出口订单大幅减少,再加上印度宣传取消出口限制,国内外棉价、纱价持续大幅下滑。到8月中旬棉价下滑到19500元/吨左右,七个月内跌幅37%,已低于国家收储价19800元/吨。
棉价“过山车”式大起大落,棉农、棉商、纺企受伤不轻。棉农惜售、观望,交售进度明显减慢,往年德州地区5月初收购加工基本结束,今年到5月初收购进度仅有70%左右。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不敢敞开收购,收收停停,棉价下跌后库存量大的企业亏损严重。纺织企业棉纱严重滞销,库存急剧增加,企业限产、停产,大量职工放假。
纺织企业处境艰难
德州既是产棉大市,也是用棉大市。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415家,其中棉纺企业247家,生产规模500万锭,年用棉量45万吨左,产能为山东省的1/7、全国的1/20。
3月初以来,棉价快速下跌,棉纱价格也持续大幅下滑,32支纯棉纱从3月初40000元/吨降到8月底27000元/吨以下,降幅33%。春节前后棉价高企时,纺企普遍大量进货,棉价、纱价大幅下滑后,造成纺企严重亏损。
棉价暴涨暴跌,纺企无法接长单、大单,只能接一些短单、小单,企业不能正常安排生产。4月至7月底,棉纱销售异常困难,德州地区80%的中小型棉纺织企业处在限产、停产状态。
据调查,从8月底开始,随着棉价企稳并缓慢上升,纱价也随之止跌趋稳并略有抬头,前期停工的企业陆续复工,但整体经营形势仍然较为困难,处在微亏状态。
据了解,在棉价、纱价大起大落过程中,纺织企业普遍出现亏损,部分企业亏损严重、伤了元气,少数企业很可能将倒闭破产。
今年棉价以稳为主
据中国棉花协会监测,2011年全国植棉面积8018万亩,同口径比较增长4.1%。5-8月下旬,全国气候较适宜棉花生长,虽然局部地区受灾,但总体长势良好,预计单产高于上年,总产量738万吨,比上年增长11%。
2011年度,国内纺织行业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复杂,产业快速增长存在较大困难。首先,国内通胀压力仍然较大,银根紧缩政策暂不会改变,企业融资困难、成本加大。其次,国际经济形势多变,需求回升不稳,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国际竞争力削弱,出口存在不确定性。第三,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各类物资价格上涨,成本提升过快,企业难以消化。因此,新年度纺织行业发展增速或将持续趋缓,预计棉花需求仍维持上年度水平,需求量1000万吨左右,当年度国内供需缺口270万吨左右。
从国际上看,2011年度大多数主产棉国棉花丰收,产量大幅增加,达到创纪录的2670万吨,而全球需求量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2500万吨左右,当年度供大于求,棉价有一定下行压力。
为确保棉农利益,2011年度国家启动了棉花收储预案,从9月1日开始,若标准级皮棉市场价格连续五个工作日跌破19800元/吨,国家将敞开收储;若市场价格高于19800元/吨,则随行就市。8月底以来,国内棉花价格止跌企稳,目前基本稳定在20000元/吨左右。
根据以上分析可能看出,2011年全世界棉花供过于求,国内纺织企业仍经营困难,需求量基本稳定在上年水平,棉价上升空间十分有限;有收储价19800元/吨作支撑,大幅下跌也不可能,预计2011年度国内棉花价格总体将保持稳定。建议广大棉农朋友,及时了解棉花市场行情,消除惜售心理,适时销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