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月份应是我国棉花收购的旺季,而笔者近期在陕西、山西、河北等省份调研发现,与往年有所不同,籽棉收购价格下跌,收购市场冷清,甚至陷入僵局。一方面棉花种植成本上升,棉花产量下降,国家临时收储政策托底,农户惜售心理较重;另一方面9月以来持续阴雨,棉花质量等级普遍下降,收购企业不敢放开收棉。在目前棉花市场的情况下明年棉花种植面积不容乐观,建议国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保障棉花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大理由支撑棉农惜售
棉花生产成本高昂且持续上涨。根据笔者近期走访河北棉花市场调研获知,目前商贩收购籽棉价格为4元/斤左右,按照每亩500斤产量计算,每亩收益不到2000元。而如果计入家庭用工成本的话,每亩棉花地总成本达1900元,其中拾花成本400元,田间管理用工成本600元(按照12工日/亩、50元/工日计算);土地租赁成本500元;化肥、农药、农膜、棉种等农资投入共计约300元;灌溉、翻地、铺膜等100元。棉农6个月的辛苦劳作,每亩棉花纯利不足100元,棉农植棉没有热情和利润。
今年棉花收获期出现持续阴雨天气,黄河流域几个主要棉花主产省棉花产量受到较大影响。进入9月以来,陕西、山西等省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对棉花单产影响很大,将比前期预测产量减少20%~30%。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河北,受调查农户反映,今年棉花单产比去年减产10%~20%。
今年有国家临时收储政策托底,农民普遍认为棉花价格不应过低。为了应对跌宕起伏的棉花市场,国家及时出台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以标准级皮棉19800元/吨的价格收储。根据各方推算,农民获得的籽棉价格应为4.5元/斤左右。因此农民普遍对市场给出的不足4元/斤的籽棉收购价格不予认可。
棉花品级下降,企业不敢放开收购
据河北省某调查收购加工企业介绍,往年此时正是棉花收购最忙的时候,企业大约能收到200~300万斤籽棉,但是今年仅收了3万斤。由于收购交易清淡,该企业处于停产状态,20名工人也已停工放假。
面对惜售的棉农,企业表示就眼下的棉花质量他们也不敢收。今年皮棉销售有两个选择,一是准备交储,二是卖给下游的纺纱厂。从已收购的棉花纤维质量看,大部分棉花质量仅有5级甚至更低水平,这种棉花既达不到交储水平,也难以满足纺纱厂要求,因此收购加工企业不敢放开收棉。
企业还反映,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在当地落实很好,只要有符合交储的棉花,很方便就能交储。目前纺纱厂也需要优质棉花,只要棉花品质够好,加工企业可以出更高的价格收购。但是真正能收购上来好的棉花困难较大。
后市分析及建议
笔者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国内优质棉花仍然短缺,价格有一定上涨空间,黄河流域明年棉花种植面积将有一定程度下降。
尽管今年棉花播种面积同比增加,但是由于后期天气原因导致纤维质量下降,市场上优质棉花呈现短缺状态。
纺纱企业目前在买不到优质新棉的情况下消耗库存,后期对优质棉花的需求将增大,因此优质棉花的价格仍然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由于成本上升棉价下跌等多重因素影响植棉收益,农民植棉积极性受到影响。调研结果显示,近半数农民表示明年将减少棉花种植面积。
综上,笔者建议:首先,进一步向农民宣传国家收储政策,重点突出国家收储对棉花品级的要求。建议农户加强棉花储存中的质量管理,不要盲目惜售。囤积棉花只会进一步降低纤维质量,从而影响棉花价格和自己的收益,因此应当择机出售。
其次,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棉农种棉积极性,防止明年面积大幅下跌。一是未来要将棉花收储政策常态化,逐步走向棉花最低收购价,为农民种植棉花托底。二是继续坚持进口棉花滑准税政策,保护国内棉农的基本利益和我国棉花产业安全。三是加大国家对棉花轻简栽培支持力度,发展麦后移栽,稳定棉花面积。四是扶持棉农合作组织,提高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单个小农户面临棉花市场风云变幻的局势往往只能被动地成为价格接受者。而棉农合作组织将增强棉农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在购买农资、销售棉花等方面的讨价还价能力明显强于单个农户,在先进技术推广、统防统治等方面也具备规模优势。应当在运营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对棉农合作组织给予必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