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致远软件领跑协同软件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26 11:19:22    评论:0
导读

作者: 韩言铭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在以软件应用为核心的新一轮企业信息化浪潮中,协同软件目前正进入时代。 协同软件是云计算

 

    作者: 韩言铭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在以软件应用为核心的新一轮企业信息化浪潮中,协同软件目前正进入时代。

    协同软件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典型代表行业。若按市场表现来看,北京致远协创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致远软件")算得上是协同软件的市场领导者。数据显示,致远软件自2005年以来,已连续七年实现协同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那么,致远软件是如何抓住机会,实现领跑的呢?

    坚守和准确定位

    IT行业用户需求变化万千、新兴技术不断更新、新生产品层出不穷,致远软件就是在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市场上得以快速发展的。据致远软件研发副总裁文杰介绍,致远软件成立于2002年,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在于致远软件对于产品化协同产品的始终坚守和对于协同软件的准确定位。

    据了解,对于协同的定义,行业内有几种不同的角度。比如,在统一通信的基础上能交流沟通;OA(办公自动化)以行政应用为主跟众人合作;从ERP(企业资源计划)部门的应用为基础跨部门协作,甚至跨企业,包括电子商务沟通都叫协同;再者,Web2.0概念出来之后,也把互动作为协同的一种手段等等。

    文杰告诉记者,致远软件对于协同的理解是以人为中心的协同管理,主要关注组织管理中的非结构化数据,而ERP以事情(处理对象)为中心,以关注组织中的结构化数据为主。致远协同管理软件为个人提供工作桌面,为组织提供工作平台,利用固定流程来固化制度,用自由流程来提高沟通协作效率,可以称其为"二元化工作流",利用这样的流程设置,固化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效率。

    由于致远软件是第一家真正通过探索,最终找到了协同软件应用的价值所附着的理论基础,并清晰地将其定位在组织行为管理学的范畴,因而业界也常把致远软件归为协同领域的"组织行为学派"。在致远软件提出组织管理软件的概念之前,这个软件的类别还没有被明确界定出来。大家熟悉的财务、采购、库存、计划、生产、销售等每个业务部门都有特定的业务定义和对应的软件,如财务软件、进销存、ERP、CRM等,属于组织管理范畴的也有一个HR软件,但目前国内HR软件还大多停留在HR部门内部的业务用途,仅仅属于部门级应用。

    但组织管理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很多的组织选择了例如QQ、E-mail以及BBS等来进行授权、汇报、沟通、反馈、传递计划等以辅助其管理,但其缺点是信息离散,缺乏流程性协同能力,规范性差,致远软件不仅把这些集成起来,还通过创新的"二元化工作流"强化了规范的管理,并通过四种关联形成了一个既规范又灵活的东西去管理企业的方方面面,使组织管理行为得到记录,使行为变得可视化,这是管理手段一个质变的过程,从而引领了组织管理工具的变革。

    靠不断创新实现长久发展

    与一些以项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不同,致远软件强调的是软件的通用性和可复制性。在文杰看来,企业要想长久发展,保持领先稳定的市场份额,就要有大量的客户,并且客户的复制能力要强,同样的产品要兼容不同的客户。文杰说:"致远的协同管理软件就是把各个信息孤岛联接起来。同时,致远软件本身也能生成一些个性化的业务应用,但是,协同管理软件的主要责任是组织管理,涉及到相对复杂的业务管理时我们会推荐企业选用一些专业软件,比如财务软件。"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云协同"的需求明显提升。2011年,致远抓住时机创新式的推出了引领协同移动应用发展的第三代协同软件--m系列产品(包括A6-m协同管理软件、A8-m协同管理软件,M1移动协同套件),它结合互联网、企业管理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是在云计算的背景下,融入了移动思想和业务事件的协作理念,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下的企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对于未来协同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文杰认为将会呈现三种态势:第一是融合走向大协同,包括工具、业务系统的融合甚至跟外部的融合比如社区、Web2.0等;第二是移动的趋势,工作的协同可能通过移动端的屏幕就可以完成工作,比如老板在会议过程中可以完成审批;第三是云模式,即提供云服务,一些轻应用和线性的应用会更适合到云端去部署和应用。

    关键字:致远软件

新闻素材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2578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