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起门来制定,遮遮掩掩发布,继而悄然束之高阁,这样的标准即便再科学再细致,也无任何实际意义
纸杯,因其一次性使用,被人们当成饮水安全的保护屏障。但人们有所不知的是,印有花花绿绿图案的各色纸杯其实暗藏安全隐患。
前不久,相关部门制定了一次性纸杯国家标准,规定杯口距杯身15毫米内、杯底距杯身10毫米内不得印刷图案;不得人为添加荧光增白剂;不得用回收材料当纸杯原料;要使用环保油墨等。目的是保障消费者饮水健康。
然而,这么重要的国标实施已近半月,通身印着各色油墨的一次性纸杯仍然大摇大摆在商场销售,就连被认为管理更为规范的国际名牌餐饮企业麦当劳,也仍然在提供不符合国标规定的一次性纸杯。
仔细一了解,发现也不怪企业。原来,一次性纸杯国家标准只是推荐性标准,企业可自由选择是否执行。另一方面,国家标准委并不曾公开对标准内容进行介绍。不少消费者并不知道国家出台了一次性纸杯国标,即使听说了,也无法从权威渠道获知具体内容,这就难怪新国标对市场消费行为影响十分有限。既无强制要求,又没市场压力,难怪企业会对新国标熟视无睹。
眼下,一次性纸杯不论在家庭、单位还是餐馆,都被广泛使用。其国标中的不少规定,都事关百姓健康。比如,油墨中可能含有苯、甲苯、铅、汞、砷等有害成分,通身油墨印刷的一次性纸杯一个套一个,使用时油墨中的有害成分很可能随水或饮料进入人体,影响身体健康。这么重要的国家标准,怎能形同虚设?
纸杯这类事关人体健康安全的用品,其标准应该赋予强制性。国际上并没有强制性标准,所有标准都是推荐性的,但是可通过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将推荐性标准赋予强制性,从而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在我国,纸杯、塑料袋等日常用品,绝大部分产自小企业甚至小作坊,其生产技术水平有限,健康意识、环保意识较差,急需通过推行强制性标准等手段,提升其生产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符合使用要求。
在此基础上,对具备强制性的标准,相关政府部门要严抓落实、严格按标准监管。标准是用来执行落实的,不是摆着看的,更不能作为政绩来炫耀。如果没有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含有荧光增白剂、使用了回收材料和不环保油墨的一次性纸杯由于光鲜靓丽,卖相好,还会大行其道,消费者仅凭肉眼很难分辨其优劣。监管部门应切实为百姓健康把关。
同时,对纸杯这样的标准,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百姓人人皆知。用百姓挑剔的消费行为形成巨大的市场压力,制约企业不负责任的生产经营行为,促使企业执行安全、健康的标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产品的优胜劣汰。这样,标准就起到了指导生产、引领市场的标杆作用。而若想达到上述目的,前提是让人们知道标准、了解标准。国家标准委有责任及时主动对国标重要内容进行权威解读。
当前,像一次性纸杯国标这样形同虚设的标准恐怕不止一二。从某种角度看,企业有多重视标准,主要取决于相关监管部门的态度。如果关起门来制定,遮遮掩掩发布,继而悄然束之高阁,那么再科学再细致的标准,也只能沦为一纸空文,于事无补。
相关政府部门要统筹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对标准广而告之的同时,严格监管,严厉处罚超标行为,让标准深入人心,深入企业的生产环节,变成企业自觉执行的生产规范,凸显其实际意义。眼下正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而标准是前提和基础,切莫让标准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