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渠道商圈 » 热门人物 » 正文

李登海:玉米之父情系农业产业报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9 09:10:14    来源:证券日报     评论:0
导读

  在中国的农业育种行业里,素有南隆平北登海之说,这种类似于武侠小说中大侠排坐次的称呼方法,不仅是在指两家上市公司隆平高

  在中国的农业育种行业里,素有南隆平北登海之说,这种类似于武侠小说中大侠排坐次的称呼方法,不仅是在指两家上市公司隆平高科(000998)与登海种业(002041),更指这两家公司的灵魂人物:袁隆平、李登海。

  十八大代表之一、被称为“中国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与共和国同龄,他初中毕业即开始务农的经历,似乎注定他将与农业有着不解之缘。综合多家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从务农转为育种,李登海是受了一份材料的“刺激”:美国农民华莱士将春玉米亩产达到创新纪录1250公斤,而在当时,我国夏玉米亩产只有一、两百公斤。

  巨大的数字差别使得李登海下定决心赶超,1972年到1979年的8年光阴里,他终于摸索出了夏玉米高产的育种方向,此间,为了赶超时间育种,他一度南下海南,通过每年在海南育种两季、山东育种一季,他的育种时间扩大了3倍,而这些努力,他也成了小有名气的“育种专家”。

  小有名气的背后,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艰辛:频繁奔走往来于山东和海南,以至于自1978年起,李登海的30多个春节都在海南度过,别人上班时,他在上班,别人下班后,他还在上班,八小时工作日、节假日,这些全成了“浮云”。

  1979年,李登海研制的紧凑型玉米“掖单2号”亩产达到776.6公斤,一举刷新了我国夏玉米的单产最高纪录。到今天,他培育的玉米良种,有52个品种通过国家和有关省市审定,获得44项植物新品种权和11项专利。

  有了优秀的科研成果,还要借助产业化才能使更多人受益。1985年,李登海自筹资金2万元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营科研试验站,1998年,登海种业集团公司成立。

  1990年,李登海被评为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至2005年,他获得“中国玉米产业重大贡献奖”,而其培育的掖单13号,也早在2004年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常人的目光来看,他“功成名就”,然而,对种业的关注却并未因此止步。在去年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李登海依旧满怀希望,力争“在后半生再为国家增产1000亿公斤粮食”。

 
关键词: 李登海 玉米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5203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