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日前召开全国内贸专家座谈会,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主持会议,部长助理房爱卿、李荣灿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等参加会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商务部将从市场运行调控、流通网络布局、转变营销方式、规范市场信用等方面入手,发挥流通业在国民经济 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作用日益显现
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环境资源约束增强,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流通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正在日益显现,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经济,惠及民生的重要载体。
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万亿元,2011年达到18.4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2011年,流通业创造了全国15.8%的国内生产总值、19.2%的税收、吸纳就业1.05亿人。2011年,最终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也已经达到51.6%。
在此背景下,流通业迎来了政策阳光。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 ”规划提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由过去投资、出口、消费调整为消费、投资、出口。
今年8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发39号文件,文件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对此,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表示,消费是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现代流通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综合竞争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承载力,应发挥流通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需有创新思维
尽管如此,我国流通业仍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流通网络的布局不尽合理,流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仍然存在,食品卫生安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如何发挥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成为商务部门亟待破解的课题之一。
对此,虽然专家们各抒己见,但记者发现,创新是很多专家提及的关键词之一。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高铁生表示,发挥流通业的先导性作用,应该创新交易方式,完善供需之间的匹配机制,使得每种重要的商品都能找到高效率的匹配路线图,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实体的、虚拟的、即期的、远期的、现货的、期货的等等。
在中商商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淑华看来,创新还应该体现在加大研发力度、创造消费需求方面。
农村市场有可为
随着我国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市场正释放着巨大的潜力,成为流通业发展的热土。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连续4年超过2万亿元。今年1~9月,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90亿元,增长14.4%,再次超过2万亿元。我国农村流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农村流通是座谈会上又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则表示,应该关注农村消费市场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未来十年,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将有2亿的农民变为市民,至少会产生几万亿元的购买力。
辽宁省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主任赵颖奇也看好农村市场。她在发言中给出了解决之策:搞活农村流通,应该加大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有所作为,不能过度的市场化;要发挥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凝聚力量,抱团闯市场;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中心和公益性的新农村商网,为农村流通搭台;实行大集团战略,组建大型农产品流通集团、第三方物流企业等。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