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网络信息 » 正文

四个维度解析移动互联网入口格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14 09:22:49    评论:0
导读

入口大概是互联网上永远避不开的模式和话题。简单来看入口是指你最常寻找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搜索引擎是互联网最大的入口

“入口”大概是互联网上永远避不开的模式和话题。简单来看入口是指你最常寻找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搜索引擎是互联网最大的入口,然后是浏览器和网址导航等。

 

  在移动时代,尽管APP为王的理念根深蒂固,但传统互联网思维仍未改变,内容层面,搜索、浏览器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移动特性下诞生的地图、应用商店及广告联盟等新兴玩家也成为入口分发地,当然还有系统的制约。此外,直接针对APP本身的新形式入口也在形成,整个生态在高速发展中逐步进行着自我进化。

 

  借用DCCI的定义,所谓“移动互联网入口”就是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的第一站,通过移动网络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第一接触点。从这个概念出发,按照上述逻辑,我们把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分为四个维度:系统层、内容层、流通层以及应用工具层。此外,通过软件和云服务,打造了“硬件+软件+内容服务”一体化闭环商业运营模式,亚马逊、微软、小米等都在学习这种模式。

 

  从这几个维度出发,基本可以勾勒出一个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天下。

 

  系统层:巨头难撼动,ROM闯天下

 

  这个层面的市场理论上离国内玩家最远,Android和iOS领军、Windows Phone、Blackberry等争上的局面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这个领域的格局与变化随时在发生,比如近期在巴塞罗那举办的移动通信世界大会MWC上发布的Firefox OS和Ubuntu Touch等由于支持HTML5模式下Web APP系统,成为变数所在。

 

  尽管如此,关于这一领域的竞争发展态势基本都集中于国际巨头,国内玩家很难掌握话语权,但由于Android本身基于Linux这一开源特性,基于Android提供的底层支持进行体验与功能改进,成为一条屡试不爽的切入方式。开发自己的定制OS可以捆绑优秀服务给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玩家们更多入场机会,可以看到无论是百度、阿里等巨头还是新兴创业公司都在Android上动刀,形成自己的ROM甚至“新系统”,毕竟只要你能够提供更好的体验就能吸引用户。2012年年中各互联网公司挺入手机领域热潮,往往也是从ROM入手。

 

  比如,百度云ROM基于Android 4.0版本进行百度化深层定制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深度优化了通讯行情 专区录、来电、短信等模块,整合了智能语音搜索、划词搜索等移动新搜索方式,增加了如网盘、信息同步等个性化云应用,增强了如云端防骚扰、传输加密等安全防护。阿里云OS则是融云数据存储、云计算服务和云操作系统为一体的操作系统。除了尚存争议的“自主设计架构”,阿里云OS在云端服务的能力和虚拟机兼容方面提供了很强的支持。此外还有点心、乐蛙、盛大旗下乐众甚至罗永浩等第三方团队开发的不同ROM产品,均是基于Android系统开发,并加入大量自制的源代码,对许多功能进行优化,提供不一样的操控体验。

 

  同时,联想、小米、华为、魅族等手机厂商也在Android基础上深度定制了自家智能手机适配系统。而由于这些ROM系统通常都会自带许多通用APP,故而天然成为入口,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乐蛙团队曾获得来自腾讯的巨额战略投资。

 

  当然,这一层面的入口在价值上距离消费者相对较远,更多是作为一种系统体验模式和APP推广渠道来实现价值,并形成了一条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仍是移动互联时代十分重要的一环。

 

  内容层:复制互联网,小鬼难当家

 

  由于移动应用的“碎片化”表征,导致了手机浏览器并不像互联网浏览器那样风光。每个应用都在做自己独立的APP,这种碎片化特征使得用户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都有专用的APP,只需点击,无需搜索。

 

  但互联网诞生了海量内容,并仍然占据着网络的主流。而在移动端访问这些内容越来越成为一个刚性需求,所以在各种APP提供自家内容之外,浏览器和搜索仍然拥有巨大价值的,虽然也难以达到其在互联网PC市场中的高度,但是作为入口和平台价值的浏览器仍破有战略意义,于是UCWEB迅速发展壮大、腾讯、百度也在这一战场酣战不止。无它,平台特性使得移动浏览器继续成为一个巨大的吸金器,许多游戏、应用等都可以围绕其运转。

 

  此外随着HTML5技术与市场的不断成熟,Web APP的地位日益重要,这是一个完全颠覆目前APP“孤岛”模式导致的碎片化问题的新技术。届时,移动浏览器将承担系统级别的重要作用。不过目前这一趋势仍有待观察,除了标准为定外,目前为止Web APP在移动设备的浏览器的表现仍难以与Native APP的体验媲美,成为最大问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普及和深入,势必会造成信息的过载,也就有了搜索的客观需求。DCCI调研发现,移动互联网用户对移动搜索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而且,移动搜索是在拥有移动互联网WAP流量大占比的情况下仍保持高速增长的领域。随着WAP的逐渐淡出,这一市场将会进入加速期。而在移动搜索的格局上仍然是百度、Google等传统搜索引擎占大头,宜搜等中小公司的地位并未突出,而垂直移动搜索的市场空间也尚待释放。

 

  综合行情 专区来看,整个市场的状态和格局除了在浏览器市场诞生了UC优视这样的“新巨头”外,仍然以互联网时代的巨头为主,新兴企业很难崭露头角。

 

  流通层:商店不给力,广告仍存疑

 

  我们把应用商店以及应用搜索、应用推荐、广告联盟等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广和发现APP必不可少的方式和渠道称为为“流通层”。

 

  APP是与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密不可分的重要一环。伴随着APP的快速流行,开始出现各种形式的第三方应用商店或者应用程序推荐,人工整理优秀的应用程序提供给用户,成为移动互联网不可忽视的重要入口。不过中国的应用商店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准入的门槛低,鱼龙混杂不可避免。

 

  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应用商店市场要有成百上千家,现在还处于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91、机锋、安卓市场等几家上规模的市场也面临着不少问题——由于碎片化问题以及早期的粗放运营,僧多粥少的应用商店市场无法靠外来的广告来盈利,只能靠帮助店内的APP做一些推广来维持运营。此外也有一些垂直类的应用商店类平台出现,如儿童应用领域的“工程师爸爸”等。

 

  不过,这里面有个一值得探讨的话题。应用商店向着垂直化、细分化、个性化发展,有多大意义?换句话说,中国更多数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需要你那么多个性化甚至社会化推荐么?从实际使用上看,大部分用户,都是手机上有哪些App就直接用,不考虑其他用户。大家需要的是怎么更方便、更傻瓜、更精准地让自己下载到想要的东西,而常见的大型应用商店已经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正是因为移动商店在广告方面对开发者的支持力度有限,移动广告平台开始迅速发展壮大,哇棒、有米、多盟、力美等公司发展十分迅速,并获得了投资人的信赖。但目前为止,现在的移动广告市场发展并不顺利,一些品牌主也表示大部分移动广告效果甚微,甚至有人干脆不认可手机承载品牌广告的价值。

 

  不过,随着市场的成熟,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不断发生,移动广告市场仍然有可能发展壮大成规模行业,并催生一个典型的新入口。比如近来诞生的“移动广告聚合平台”,可以将多个广告平台聚合起来,把移动互联网早期本就微薄的资源聚敛起来,形成一定得规模再重新分配,并不断收集数据、总结经验,创新模式,最终打通移动广告行业的闭路。

 

  应用工具层:格局已初定,仍需待变革

 

  我们把那些单独但具有入口意义的APP成为应用工具层,最典型的莫过于腾讯已经稳获移动互联网“船票”的杀手锏微信。事实上微信已经成为许多小型应用的杀手,毕竟有时候一个微信公众账号的获取成本和服务模式就足以满足许多创业团队的需求了。而鉴于智能手机在功能设计和实际使用上的特点和趋势,一些常见产品也有称为这种入口的潜力,比较显化的有地图、安全等,仍待发展的有新闻阅读、天气、游戏中心等,此外鉴于Siri的工具属性,也可归入此类。

 

  当然,现在已经很少人把微信真的当做一个异步通信APP来看了。尤其是其社交属性极强的朋友圈,让许多图片社交玩家心惊胆寒,也让一些网络营销专家看到了新希望行情 股吧 买卖点;公众平台则掀起了堪比当年微博时代的入驻潮,成为许多企业甚至个人的新战场,并逐步演化成商家CRM平台;甚至于腾讯自己的王牌产品QQ在移动端的地位都受到了挑战。如果将来支付的融合更加成熟,分享的平台更加完善,这个家伙还不知道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因为它早已打破了“做减法”的应用开发准则,成为当之无愧的入口。

 

  不得不提的还有地图。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LBS、社交网站等基于位置的数据服务的兴起,手机地图产业发展迅猛。手机地图也由过去单一的查询工具逐步升级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之一。尤其是基于地理信息衍生出来的O2O应用,更成为颠覆行业传统商业模式的有力推手。因此,打造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平台,丰富用户的体验,增加用户的活跃度,成了各大厂商抢占未来手机地图行业制高点的关键。市场格局上,图商出身的高德正在领跑,百度地图凭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服务创新也占据着重要位置,接着是技术实力领先的谷歌地图,此外还有各具特色的搜搜地图、图吧、老虎地图等,瓜分着日益增长的市场。

 

  此外,360安全助手、大众点评、淘宝、搜狗输入法等PC时代的细分巨头在各自领域本身都有平台和入口属性,在移动端的潜力也不容小觑。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个维度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布局基本上延续了互联网时代的模式,并在自我发展中逐渐成熟,但变革的机会仍然存在。


来源:互联网周刊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7080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