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不开的OTT利刃
因为“绕开电信运营商,直接发展用户”的特性,OTT让服务商得以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到目前为止,尽管许多OTT服务商尚未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但这些业务却对电信运营商的现有业务产生了强烈的替代和分流,使运营商面临着被迫沦为“传输管道”的危险。
OTT是一个全球电信运营商都面临的共同难题。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OTT消息服务所吸引,运营商2012年~2017年间在移动消息服务方面的收入将损失超过30亿美元。
OTT俨然是一把锋利的剑,运营商怎样都躲不开它的利刃。首当其冲的就是短信业务。3月18日,工信部公布的2013年前两个月电信业务数据再次印证了这个趋势:微博、微信等新型移动信息服务对短信的替代作用非常显著。一方面是这些新型服务的信息沟通功能降低用户使用短信的频次,1~2月点对点短信发送量同比下滑10.6%;另一方面是微博微信的信息发布功能促使用户不再订购短信类信息服务,1~2月此类短信量同比下跌18.5%。
不止是短信,当人们开始习惯通过各种手机应用程序发短信、打电话、视频聊天,也就越来越远离电信运营商的生存之道。对此,电信运营商高层都曾明确表示出担忧。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去年的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上直指OTT业务占用运营商信令资源非常大。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也表示,微信确实给运营商业务带来严峻挑战。在201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主题演讲中,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认为,互联网业务的异质替代作用日益凸显,不仅对短信、彩信等增值业务形成替代效应,而且大量分流了语音业务。
这一点,从中国移动日前发布的2012年业绩报告中也可以看出。2012年中移动数据业务实现营收1663.48亿元,较2011年增长19.4%。其中,无线上网业务高速增长,其流量比上年增长187.6%,收入比上年增长53.6%,占营运收入比例达到12.2%,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同时,短彩信业务营收却较2011年下降了约22亿元,语音业务营收同比增长仅1%。有专家指出,这主要是受到来自微信、微博等的冲击。尽管微信等OTT应用带来了移动数据业务的大幅增长,但仍无法弥补语音、短信等业务被大量分流所造成的收入损失。
用户对传统语音、短信服务的依赖度不断下降,必然会导致电信运营商利润的不断下降。除了基础通信服务外,电信运营商多年来探索的增值服务如视频通话等,同样受到OTT的冲击,难怪各国电信运营商都将Skype、微信等OTT公司视为头号对手。
与其对抗不如合作
在这场热闹的讨论里,“微信免费时代或将结束”的新闻瞬间点燃网民怒火,纷纷将矛头指向电信运营商,认为是他们向OTT收费才使得免费午餐即将结束,甚至有分析说,“OTT业务让网络不堪重负、占用大量信令资源”的理由,只是运营商在既得利益受到影响下找的借口。显然,OTT收费在用户端不仅行不通,反而会招致反感有损企业品牌形象。考虑到数亿公众的舆论,政府监管部门也未必会站在运营商这一边。
针对OTT对传统运营商业务的冲击,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愿意将市场的交给市场。对于如何监管互联网公司和传统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要从保护用户的角度出发,做到一定的规范。这无疑就表明,运营商和OTT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来竞争或合作。
“封杀它们或者加入它们”Joynthemorjoin them,关于运营商和OTT两者的关系,《经济学人》早就清楚地指出:运营商有两个选择。当然,加入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法国电信就同谷歌达成了收费协议,后者将为其巨大的互联网流量向法国电信支付可观的费用。而以西班牙电信为代表的欧洲几大运营商则选择自己提供OTT服务。
尽管腾讯CEO马化腾表示有关微信收费的言论纯属谣传,腾讯也不会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但他也承认微信增加了很多数据流量,使得电信运营商要建很多基站。此前,马化腾也表态,腾讯与运营商并不对立,两者关系如同路与车,是互惠共赢,未来将争取与运营商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对此话题,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也表示,OTT是未来发展趋势,应对OTT冲击的首要任务是搭建开放的平台。
运营商与OTT目前的关系虽然被形容成剑拔弩张,但从高层的回应可以看出,合作的可能性更大。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开放、合作、共赢才是大势,如果双方简单地对抗,最终损害的只会是广大用户的利益,进而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在公平的市场上,不管是运营商还是OTT都应该顺应潮流,面向用户提供创新的个性化服务,共同开辟新的收入模式,而不应将力气放在管道之争上。合则赢争则损。与其固守自我的阵地,不如共享更为广阔的天地。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