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网络信息 » 正文

“日抛型App”泛滥:部分开发者靠打擦边球谋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25 09:29:28    评论:0
导读

  使用者的喜新厌旧是App开发行业里必须面对的一个状况,就连《你画我猜》这样曾经一时风头无俩的应用,也不到一个月就被许多人

  使用者的喜新厌旧是App开发行业里必须面对的一个状况,就连《你画我猜》这样曾经一时风头无俩的应用,也不到一个月就被许多人遗忘,新的应用层出不穷,人们没有时间去感觉不舍。

  App生命周期太短,让众多开发者体验到这个市场的严酷。面对“如何延长App生命周期”的课题,一些不思进取的开发者,干脆放弃了通过创新应对挑战,而是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制造出一些生命力极弱的“日抛型App”,只为以量取胜,捞一笔广告收入就走。

  重量不重质 “日抛型App”泛滥

  智能手机爱好者倪迅(化名)之前在某国内安卓应用商店中搜索小说图书类排行,发现下载量排行前列的有一个名叫《少妇××》的应用。他下载后发现,其字里行间不堪入目,“都是色情桥段。”而当倪迅重新打开应用商店准备留下评论谴责时,却发现已经搜不到这款应用了。

  “电子书的确是粗制滥造App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中一些以色情内容吸引下载。” “微书架”创始人许锡标告诉记者,自己也曾见到一些类似应用,往往采用一些十分简单的电子书模板,然后将文字内容打包,毫无用户体验或技术含量可言。

  某移动互联网人才服务平台运营负责人田克山说,上述电子书的模板甚至不需要自主开发,一些人直接挪用他人的模板,之后把不同的内容填进去,利用一款模板一下子就衍生、复制出大量不同内容的电子书。

  能够依循类似方式被大量复制的,还有一些思维简单的长尾型应用,例如一些形式单调地更换壁纸、主题的应用。而这样的App,制作简单,也几乎没有什么后期运营、功能升级可言,开发者往往转身就去复制其他应用了。而之前的产品尽管品质低劣,往往很快被使用者抛弃。但这些开发者对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再搭理,因之被称为“日抛型App”。

  盈利压力大,靠打擦边球谋利

  “安卓市场”市场负责人林琛告诉记者,一些“日抛型应用“由于内容上并没有涉及色情、暴力等,有一部分通过了上架审核。但应用商店对其含金量很低也心知肚明:“我们只能将其理解为‘无聊型应用’,它们在大部分应用下商店内都是边缘化的,根本不可能被放到推荐位。”因此,这类应用下载量差、推广乏力、即使偶尔被下载也极易受消费者唾弃。

  但是,为什么有些开发者还是要大量炮制这类应用呢?

  据了解,开发者只要将一些移动广告平台的广告插件嵌入自己的应用,就能对广告进行结算,不少广告平台并不会对应用的来源等进行精细监控。上海云晓信息技术(手机杂志)创始人吴信号告诉《IT时报》记者,“日抛型App”的出现,或是由于App行业盈利环境日趋紧张,所以有一些中小开发者发现,与其投入较高的成本去制作一款应用,接下来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还不如选择打“擦边球”,干脆以极低成本制作大量应用,“积少成多”,赚一些快钱。

  尽管应用商店不会推荐,但这类应用的开发者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夺人眼球的看点,通过营销公司,结合网络小论坛、微博等方式,做一些所谓的口碑营销。其实,即使推广相对乏力,但单个应用下载量比较小,一下子复制成百上千款“以量取胜”,总的广告收入还是可观的,一些开发者借此完成资本积累。

  一位开发者告诉记者,他就有朋友同时从事着为数众多App的开发,其中有些连UI都来不及好好弄,但每一款每月可以收入数百元。帷千动媒副总兰旭则告诉记者,之前业内还曾经有一个夸张的案例,某开发者粗糙复制了几千个App,在不同广告平台间轮换操作,最终一年赚取了几百万收入。

  应用商店、移动广告平台齐下手整治

  不过,这种现象正逐渐被业内正视。据了解,应用商店和移动广告平台也正双管齐下,对“日抛型App”的生存空间进行挤压。

  林琛表示,国内正规应用商店日益重视品牌意识,不希望用户在自己的平台上看到一些质量低劣的App,审核程序也日趋严格。不仅对于内容有色情成分的应用严格卡位,还要求大量炮制电子书的开发者提供版权证明,不然不予上架,这成功扼杀了一部分日抛型App。此外,还会定期对商店内的存量App进行复查、筛选,采取淘汰机制,近期以来,对同一开发者的上传数量进行了更严格的限制。

  兰旭则告诉记者,之前国内移动广告平台对应用和开发团队的监控能力的确较弱,大概20%左右粗制滥造的“日抛型App”充斥其间,这使广告平台担负了许多的风险:“之前广告平台多以平均的广告转化率作为参考,但不久后发现一些粗制滥造的应用转化率远远低于预估值。举例而言,比如预估是每1000次点击会对应用内广告产生一个激活,但有的应用却要1万次点击才能产生一个激活,这中间巨大的点击成本就要广告平台来承担。”

  因此,类似帷千动媒这样较为成熟的移动广告平台,早已意识到相关问题,对“日抛型App”研发了新的技术甑别手段:“通过之前反复的广告投放,已经对不同应用的广告属性标签(适合投放哪类广告)、生命周期等建立了较好的技术识别能力。尤其是那些用单一模板大量复制的App,现在出现的概率已非常显著地减少。”

  “当前中小型开发者的竞争压力较大,但‘日抛型App’等做法无疑饮鸩止渴。其实与其担心被大的厂商挤出市场,还不如采取与他们合作的态度。现在百度、腾讯等都有较好的合作平台。”速途网副总编丁道师表示。

  

王凤枝
本文来源:IT时报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7226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