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网络信息 » 正文

中国电信:自己的网络自己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28 11:12:33    来源:通信产业报     作者:逄丹    评论:0
导读

  在业界眼中,中国电信是在CDMA网络上疾驰的3G先锋,是在信息化领域坚韧耕耘的转型拥趸,是在云计算领域走得最远的国内运营商

  在业界眼中,中国电信是在CDMA网络上疾驰的3G先锋,是在信息化领域坚韧耕耘的转型拥趸,是在云计算领域走得最远的国内运营商。但在中国电信眼中,庞大的移动及固定双网背后,是网络管理高效,是运营支撑有序。

  “强化支撑保障,实现全网效益最大化”,2013年工作会议上中国电信总经理杨杰对公司运营支撑体系建设和发展提出的战略目标再次印证了中国电信对网络管理和运营支撑近乎完美的执着追求。

  作为国内通信市场上的转型领先者,中国电信极有可能在近期成为国内首个移动用户和固网宽带用户双双破亿的电信运营商。截至2013年1月底,中国电信移动用户达到1.63亿户,而固网宽带用户达到9107万户,距亿户大关仅一步之遥。

  急速的业务扩张和发展离不开网络的高效稳定运行,而战略转型的逐步实施更需要支撑体系的有力保障。中国电信未雨绸缪,从2005年起开始着手网络运营支撑系统项目的规划,历经近7年的研发、使用、再开发的不断优化升级,成为今天的“超大型IP综合承载网智能运营支撑系统。”就在不久之前,该系统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到现在,中国电信自主研发的超大型IP综合承载网智能运营支撑系统,其功能性均超过了初期的设想,提前实现了‘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流量智能优化配置、高效运维管理’的目标,对163和CN2两张网络稳定运行的支撑作用毋庸置疑。”中国电信网络发展部总监、该项目掌舵者董晓庄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未雨绸缪瞄准未来网络

  我国互联网自进入21世纪后,就呈现出雪崩式增长趋势,流量以年均80%以上的速度递增,骨干网带宽以几乎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自去年试商用100G以来,中国电信更是计划今年在包括城域网在内的整个网络上全面引入100G路由器平台。

  中国电信骨干承载网的规模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两家运营商,在2005年的时候便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三大网络之一,承载着数千万计的公众客户和企业用户的业务,网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特别是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旦网络出现任何故障,将给运营商和客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而时值2005年,中国电信刚刚建设了其第二张互联网平面CN2,作为中国电信面向企业客户打造的一张精品网络,其承载了中国电信网络转型的重任。

  董晓庄表示,我们意识到163网络和CN2两张骨干网络的并行发展将给中国电信的网络管理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然而,当时中国电信的网络核心管理平台仍然是由设备供应商提供的仅具备基本维护功能的网元级管理系统,无法对如此庞大规模的网络进行统一的智能化管理,特别是对于互联网上特有的频繁的网络攻击更是难以应对,成为制约中国电信网络发展高速发展的一大瓶颈。

  “因此,我们决定自主开发网络智能运营支撑系统,摆脱设备商对我们的限制。”时任中国电信运维部总监的董晓庄作为总负责人开始接手此项目。

  从一开始,董晓庄就为这套智能运营支撑系统定调八大功能:网络的自动发现、设备的自动管理、告警的自动采集、故障的自动定位、参数的自动配置、流量的自动均衡、攻击的自动防护以及事件的自动处理。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国电信骨干承载网的自助化管理。”董晓庄向记者表示。

  在这个目标下,项目组确立了系统平台的总体架构采用弹性分布式框架,综合运用“多层次、模块化、分布式”系统结构。董晓庄告诉记者:“这样的系统架构,使得系统具有高度的伸缩性、灵活性和可靠性。而且通过划分子系统、模块和多层次,并规范模块、层次间的接口,使得系统达到一种松耦合的状态,降低系统调整和未来扩展的难度和成本。”

  中国电信希望通过建设一套统一的网管系统统筹全网的发展,解决之前采用厂家的网元级网管系统只能管理各自设备、容易存在盲点现象的问题。

  当时特别关注的是,一张庞大的网络,每天产生的数据记录或许有上千万条,如何实现上传、分析和同步管理?“我们基于广域海量数据同步技术,解决了广域分布式环境下海量数据实时、定时同步问题,具有较强容错性;同时采用动态异地容灾保护技术实现北京、上海灾备系统之间的协调同步、灾难监测和告警,形成主备动态切换能力。”董晓庄表示。

  在确定网络总体架构后,中国电信通过招标的形式选择中盈优创作为平台的集成商,而关键性的功能全部由中国电信自主研发。由此,一张超大规模的网管系统建设由此拉开。

  兼备三大特性

  历经七年,项目小组不断优化系统的架构和功能,最终实现了当初设定的目标,使得该网管系统兼备“安全、智能和高效”三大特性。

  网络安全对于运营商来说日益重要。在安全方面,该套网管系统构建了立体化的全流程防御体系,实现了在超大规模IP网络环境下安全风险的主动预警,异常流量的快速检测、信息溯源及精确阻断;同时研制全局动态监控矩阵、特殊的路由安全快速检测、深度流检测等技术,实现对设备、路由和流量立体化安全风险主动预警。

  中国电信紧跟技术发展脉搏,在网管系统中引入蜜网和溯源技术。“通过引入基于蜜网的多源高交互检测、恶意流量识别引擎、分布式数据调度和特征提取算法等技术,全面提升异常流量检测精度和性能;同时基于全流量回溯分析、同步可溯源、智能防护引擎等技术,完成对异常流量的深度溯源、精确定位和自动阻断。”董晓庄对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颇有心得。

  而在智能化方面,引入流量均衡量化分析、全局流量智能联动调控和用户级动态流量管理技术,对百万级动态路由、数百万个网元设备和百T级流量实施智能识别、分析和全局调控,实现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调控”,从而快速、准确发现故障源发点,有效解决了超大规模网络的路由和流量管理复杂、时效性差、缺少关联等问题。

  同时采用流量均衡系数、动态滑动窗口算法等实现大流量量化分析和异常流量快速预警,构建与现网相同模型和特性的“影子网络”,实施在线网络和业务优化仿真验证,实现流量全局调控。并引入综合分布式、元数据集群和归类聚类算法,实现海量数据分析挖掘,提取用户级和应用级的关键数据,通过动态流量识别、分析、管控等技术,实现智能控制策略与用户实时流量的动态关联。

  在高效方面,基于“扁平化、一体化”管理要求和弹性分布式的系统体系架构,实现了超大规模网络“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分权分域的高效管理,达到了系统的集中高效与组织管理的有效统一。

  高效尤其体现在业务的快速开通和故障的迅速处理之上。通过研发多业务开通智能适配、免现场软调、网元数据同步、海量接入数据管理等技术,实现了多业务跨多厂家的业务快速自动开通。同时,基于网络健康矩阵、多维视图以及业务质量测试靶子网络等技术,从设备、网络、业务、用户等多维度联动分析,实现故障快速追踪定位以及典型故障的自动处理,大幅提升了维护效率。

  “可以看到,我们在这套网管系统里面引入了多种技术,例如清洗技术、溯源技术、蜜罐技术等等。可以说,中国电信这套自主开发的网管系统是目前最好的系统,值得其他同行借鉴。”董晓庄骄傲的说道。

  正是有了这套强大的运维支撑系统,中国电信的骨干网已经成为全球最庞大的网络,每天承载着1.63亿移动用户、1.63亿固网话音用户以及9701万宽带用户的业务,并为中国电信“新三者”转型定位提供网络支撑。

  瞄准企业客户市场

  从中国电信1月份的运营数据可以看到,固网宽带用户的增速有所放缓,固网话音用户出现下滑,这种趋势仍将持续下去。而相对应的,话费也在降低,每个用户的ARPU值都有下降的可能。因此,个人业务市场的利润日益摊薄。为此,三大运营商日益重视企业客户市场的拓展。

  在企业客户市场,中国电信凭借CN2以及丰富的IDC资源已经占据主动地位。

  纵观当前企业大客户市场,满足企业客户实施全球化战略中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已经成为各大运营商比拼服务和网络运维的关键点。这些客户特别是一些金融客户对于网络有着非常强烈的低延迟、高性能连接服务,因此一张鲁棒的网络显得尤为必要,而背后的支撑系统更是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目前,在企业网络服务市场领先的运营商如英国电信BT和澳大利亚电信Telstra等,纷纷推出端到端、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的关键业务流量连接保障服务,进一步为用户的全球性业务提供支持。与此同时,加之云计算业务的规模开展,对网络的管理和运维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些都为中国电信精品CN2网络、163网络及其支撑系统的下一步演进树立了目标、提供了空间。

  董晓庄向记者表示,“我们将持续不断地完善该套网管系统,为中国电信早日实现双亿用户的目标以及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来源:通信产业报 作 者:逄丹

 
(文/逄丹)
免责声明
本文为逄丹原创作品,作者: 逄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7302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