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冶金资讯 » 正文

一季度钢铁行业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原因是钢产量增加过快,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30 16:05:51    评论:0
导读

  3月29日,刘振江在全国钢、铁矿石和直接还原铁、生铁和铁合金三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上谈到行业一季度运行情况时指出:一季

  3月29日,刘振江在全国钢、铁矿石和直接还原铁、生铁和铁合金三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上谈到行业一季度运行情况时指出:一季度钢铁行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原因是钢产量增加过快,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他说,今年一季度行业运行情况依然严峻。虽然相对去年亏损的局面初步得到扼制,但亏损还没有远离我们,随时可能回来。今年1月份,钢铁协会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3.38亿元,属微利,亏损企业仍接近三分之一;2月份实现利润9.98亿元,环比下降25.4%,销售利润率为0.36%,亏损面没有减少。3月份估计不会比2月份好,因为吃150美元左右的高价矿,钢材价格3月份在下降。

  他分析指出,今年一季度行业运行情况一月不如一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钢产量上得太快。1—2月份全国产钢1.2545亿吨,同比增长10.6%,高于去年平均增速6个百分点,平均日产达到212万吨,相当年产7.7亿吨以上的水平,2月份平均日产220.8万吨。产量上得快,一是去年停产检修的设备今年开起来了;二是新增能力投产;三是认为上的时机到了,一季度产量控制显然不如去年。钢产量增长大于钢材市场需求,导致库存增加,目前钢厂库存和社会库存都达到历史最高点。据统计,22个大城市5大品种的社会库存3月份已经达到1556万吨,比2月份增加了23.8%,加上钢厂库存也增加,总库存已2000多万吨,还有钢坯库存。钢产量增加过快和钢材积压是3月份钢材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现在的高产量是吃150美元左右的高价矿生产的,这是我们自己在跟自己过不去。也不利进口矿价的合理回归。

  他强调,一季度钢铁行业大的经济环境,除了矿价高之外,其它方面没有大的变化,大的变化就是钢产量增加过快,才出现了现在的结果。一季度钢铁主业效益可能一个月不如一个月,核心问题是没有控制住产量,钢产量增长过快是行业形势依然严峻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原以为2013年行业情况将好于2012年,但从今年一季度情况看,今年一季度比去年三季度好,比去年四季度并没有大的好转,不说开局不利,也是开局不够理想,是产量搅了局。

  他说,目前国家下大决心进行大规模的经济调整,目的是增加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质量实质上也服务于效益,现在最差的是效益。我们行业调结构、转方式,也要体现到生产组织上,适度控制产量要有全局观,要以提高效益为目标。

  他指出,现在产能过剩是中国钢铁行业诸多问题中最核心、最突出的问题。产能过剩很容易导致产量过高,但产能过剩还不完全等于产量过高,在产能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产量是人为可控的,是对产能的利用率问题。产量没有控制好,关键在人,对市场把握了多少,生产组织是否对应了市场需求;目前确实控产难,我国与日、韩相差甚远,主要是产业集中度低,各企业自己顾自己,思想难统一,行动难统一,一些企业想往好里做,但扭转不了大局。

  他强调,中央高度重视钢铁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四个一批”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即:努力扩大国内需求,消化一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转移一批;优化组织结构,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一批;严格环保安全能耗准入标准,淘汰一批。这说明中央认为钢铁行业最突出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可贵的是给我们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我们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就要认真研究如何落实“四个一批”,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四个一批”上加大工作力度,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已有的产能没有化解,新的产能还会出来,到2020年是个什么状况,不堪设想。

  他指出,钢铁协会正组织《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愿景》的研究,这成为中国钢铁行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实在在的表述,这个愿景应该是实现“中国梦”的钢铁强国梦,我们早有钢铁强国梦,现在这个梦在不断的清晰。这个梦说近也近,说远也远,取决于我们的决心和实作。

 
关键词: 钢铁行业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7379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