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强冠地沟油背后:大企业食品安全裸检存隐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20 11:06:40    评论:0
导读

  这场由台湾强冠牵出的地沟油风波,几乎让全台湾知名企业全部沦陷。  据台湾食药署方面透露,到15日为止,全统香猪油与使用

  这场由台湾强冠牵出的“地沟油”风波,几乎让全台湾知名企业全部沦陷。

  据台湾食药署方面透露,到15日为止,“全统香猪油”与使用香港饲料用油的“24项猪油产品”所制成的问题产品共442项,产品清单已经没有持续增加,问题油已受控制。而在后续开罚方面,各地卫生局预计会对14家企业开出8072万元的罚单,其中包括对强冠拟开出的5000万元罚单。

  表面上看,“肇事者”受罚,事件可以画上句号,但是“躺枪”的下游企业却无法就此舒一口气,尽管都声称并非自身责任,但是市场的板子却有可能落在自己的身上:一方面是受负面消息冲击可能面临的份额萎缩,另一方面是美誉度和消费者信心的重建——这些企业面临的地沟油祸患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康师傅“代工”惹祸

  9月16日,多家媒体收到康师傅方面发送的一份律师函,其中指出,个别恶意媒体未经合理查证,不但恶意曲解康师傅方面关于产品未曾使用任何台湾猪油油品及无安全隐患的自愿公告,并且假借权威单位的名义散布谣言,严重侵害康师傅公司权益。相关人员及单位的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康师傅公司的合法权益,并已触犯了相关法律。

  这是多年来康师傅首次向媒体发出律师函,且言辞激烈,这足以说明:康师傅怒了。

  康师傅新闻发言人陈功儒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期像“公安部:‘康师傅’一款方便面确认使用馊水油”“康师傅承认使用馊水油称大陆产品安全”等消息频现,“是故意曲解公司公告内容的恶劣行为。”

  这源起于9月4日,味全集团向台北市卫生局主动通报,旗下品牌包括猪肉酥、肉酱、肉松、瓜仔肉等12项加工制品都使用到向强冠公司采购的“香猪油”,总共使用量为15.6吨。味全由此卷入“地沟油”事件,旗下产品的安全性都被打上了问号,包括其为康师傅代工的在台湾地区销售的方便面产品。

  针对于此,9月16日,康师傅在港交所发布自愿性公告,对外申明近期在台湾涉及使用供应商劣质猪油制造的康师傅品牌“精炖葱烧排骨汤面”的产品,是由其集团授权台湾味全使用康师傅商标在台湾制造及销售。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制造及销售的速食面并不涉及向台湾进口该类原料或成品,所以不存在隐患。

  该公告的意图十分明确,就是希望撇清与台湾地沟油事件的关系,但是也间接证实了涉嫌使用问题油的“精炖葱烧排骨汤面”确为康师傅品牌,所以更多的被解读为“康师傅承认了!”同时,其去年的“假油”事件也被重新翻出。

  遭此“无妄之灾”的康师傅难免“恐慌”,因为涉事其中的味全已经是前车之鉴,9月5日,台股味全大跌近7%,到了9日该股放量下挫收盘跌3.22%,股价创2013年1月以来新低。在连续两个交易日味全累计下挫逾13%,每股下跌5.8元新台币,按照其5.06亿流通股本计算,市值蒸发近30亿元新台币(约合6亿元人民币(6.1402, 0.0002, 0.00%))。同样中枪的台湾上市公司85度C,在9月5日股票大跌4.23%后,虽到9日略有回升涨1.05%,但市值蒸发也接近千万新台币。

  由此,“关联企业”康师傅自然担心投资者和市场的疑虑会蔓延至自己身上,为本就增长略显乏力的业绩带来拖累,“恶性事件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是品牌形象和业绩两个方面的冲击,在外界已经对我们产生错误认识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增加各种沟通,来减少负面影响。”陈功儒表示。

  尽管无从论定产品是否染足“地沟油”,但是有评论认为,事件的发生也暴露了康师傅品牌授权和品牌管理的漏洞。据陈功儒介绍,当初康师傅在大陆取得相当的市场后,希望重回台湾市场,而当时的台湾消费者更青睐于当地企业生产的产品,“台湾当地的方便面市场竞争已经很激烈,如果重新建立一个品牌的话从经济效益上来讲并不理智,所以找当地有生产资质的企业代工是最合适的。”

  而如今,也正是这样的代工产品导致康师傅“引火上身”。

  被转嫁的责任

  感到“无辜”的不止康师傅一家。

  此次事件波及面之广,使得台湾食品业几乎“全岛沦陷”:1200多家食品企业被卷入其中,不乏众多知名品牌和一些百年老店。这些品牌集体喊冤,称被强冠欺骗,并严厉谴责上游原料供应商,称其严重破坏食品产业的信赖,并会动用法律途径来维护公司自身的商誉。

  有营销人士指出,下游企业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但是企业本身就有对进厂原料进行安全检测的责任,“既然没有检测出来,还谈何受害,要知道真正受害的最终都是消费者。”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在此次地沟油事件让众多企业“中枪”的原因在于,涉事的上游企业本身是知名企业,如同消费者对大品牌的产品品质更为依赖一般,下游厂家对大的原料供应商也更为依赖,因此容易疏忽检测;另外,或许下游食品加工企业仅在最初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严格把关,后期随着合作的加深就疏于检测了。

  强冠公司在台湾食品界绝非等闲之辈,该公司于1998年就取得ISO-9002质量认证,2001年取得ISO-9001质量认证,2003年取得食品GMP认证,在日本三井株式会社和月鸟食品株式会社股权投资之后登陆资本市场。

  与此同时,地沟油的检测也相当复杂,向健军指出,尤其是近两年在国家严厉打击地沟油的背景下,违法商家针对食用油卫生标准进行针对性生产,检测难度就更大。

  因此,一方面在认证光环的笼罩下,强冠的“地沟油”堂而皇之地流向了涉事企业,而后者在检测难度和成本投入的考量之下,也就索性“安心”依赖对强冠的信任。

  但是一旦出问题,这些企业却难逃市场问责,营销专家李志起指出,企业可以用两种办法进行防控:一是企业派检验员入驻供应商,对产品的品质进行检验和把控;二是聘请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代企业进行检测。“这些方法过去在IT行业和家电行业用得比较普遍,但是在食品企业较少使用,大多数企业缺乏这种意识和投入,另外还会考虑到成本控制。”

  同时,监管缺位也是“地沟油”泛滥的主要漏洞,中国农业大学[微博]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很多地沟油提供者不会将提炼出来的地沟油100%拿去销售,而往往是跟好油兑在一起,即使是国家检测部门也很难检测出来。”她强调,杜绝地沟油的出现,就要加强源头控制,因为后面检测成本太高,而且效果还非常差。“把餐饮的油管好了,知道这些餐饮企业每天应该有多少废油,这些油都到哪里去,归谁管理等,这些细节都要明细才行。”

  而此次牵扯甚广的地沟油事件已经让台湾监管层有所行动,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江宜桦透露,未来台湾将执行8项强化食品安全的措施,包括加重刑责罚款、提高检举奖金、设立检举专线、油品分流管制、废油回收管理、落实三级品管、食品追溯追踪及食品GMP(注:一套适用食品、药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体系)改革等。

 
关键词: 地沟油 强冠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7928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