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钢铁、水泥和玻璃等行业的过剩产能,除了直接关停淘汰,河北省在具体化解方面想到了一套向境外转移的办法。
日前,河北省政府印发《河北省钢铁水泥玻璃等优势产业过剩产能境外转移工作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短期到2017年实现全省转移境外钢铁产能500万吨,水泥产能500万吨,玻璃产能200万重量箱;长期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省转移境外钢铁产能2000万吨,水泥产能3000万吨,玻璃产能1000万重量箱。转移重点目标为东南亚、非洲和西亚国家等基础设施欠缺区域。
有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相对于企业的海外布局,河北省将产能转移提到政策层面,将为产能国际化提供有力支持。
河北钢铁集团先行一步
关于上述《方案》出台的目的,河北省政府方面指出,过剩产能向境外转移,将开拓国际发展空间,变过剩产能为有效产能,促进该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以钢铁行业为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作为钢铁产能大户,河北钢铁集团在国外投资建厂、销售渠道铺设方面,已率先展开一系列运作。
11月18日,河北钢铁集团与瑞士德高控股集团签署协议,增持全球最大的钢铁贸易与综合服务商——德高国际贸易控股公司股权至51%。
早前的9月10日,河北钢铁集团还与南非工业发展公司、中非发展基金签署《河北钢铁集团南非钢铁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该集团500万吨南非钢铁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力争3年内将南非基地建设成销售收入百亿美元以上的海外业务板块,成为集团新的效益增长点。”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于勇豪言。
在金银岛市场分析师弭澎琦看来,河北钢铁集团虽是国内产能的巨无霸,但在综合实力上,受到宝钢、武钢和鞍钢的冲击,寻求海外破解之道成为必然。
河北钢铁集团国际合作部部长刘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通过收购可以拥有德高的销售网络,这是个捷径。如果自己去打造,恐怕40年都难以实现。”
今年10月份,国务院提出五年内压缩8000万吨产能,其中6000万吨就落在钢铁第一大省河北。
经初步测算,完成削减任务后,40多万就业人员需要安置,几年内影响直接和间接税收370亿元。必须要有新的替代产业的发展,才能解决钢铁产能的转移。
对此,弭澎琦认为,在国内经济转型中,解决过剩的产能,相比于强硬的削减,“大禹治水”般的疏导或许更是一个两全之策。
产能国际化将成趋势
“产能的境外转移将不仅仅是河北省,这符合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将是未来的趋势。”河北钢铁集团人士如是称。
事实也是如此,在国内需求不见起色之时,谋求海外市场正成为钢铁企业的选择。以中钢协公布的前三季度数据看,全国出口钢材653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9.3%。
10月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钢铁由于受国内市场需求不振的影响,出口就成了化解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渠道之一。
在多位行业内人士看来,在政策助推下,未来我国钢铁、水泥等基建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还会不断提速。
9月4日以来,国际上已有8起针对中国钢材的反倾销调查。弭澎琦认为,相对出口来说,借助外资企业平台或到国外建厂更容易避免贸易摩擦。
河北省公布的上述《方案》还明确提出,以东南亚、非洲和西亚国家为重点,鼓励钢铁企业将境外矿产资源开发与境外资源深加工相结合,在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开发矿产资源,投资建设钢铁生产加工基地,延长冶炼及加工产业链条,扩大钢铁销售贸易。
在一位分析人士看来,在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面临增长压力的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可能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