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3月份以来的家电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非“价格战”莫属。面对价格战,多数空调企业是被迫应战,背后则是担负巨大的风险。只有走差异化的应对之路,才会有突破价格战的藩篱。
其中,志高的品牌战和海尔的智能战,堪称是走差异化路线的有益尝试,是在为行业突破价格战封锁探索路径,值得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和借鉴。
本轮价格战缘由何在
在去年三季度之前,家电领域,特别是彩电行业,特别羡慕空调行业竞争较为理性,少有非理性的价格竞争。原因在于,空调主流企业一贯主导行业转型升级,把竞争的焦点放在产品创新和升级上。因而,赢得了空调行业相当长时间的良性发展期。
但是,这一切在2014年4季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行业龙头格力从国庆促销开始,挑起了自身发展史上首次主导的价格战,美名其曰是为了净化行业,以价格战清理那些中小品牌。
其实,格力空调清理行业是借口,真实意图是为了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销售量的大幅增加。原因非常清楚,可以追溯到2013年两会期间,当时格力在2012年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董明珠就宣布未来格力每年增长200亿元,5年后销售额达到2000亿元。
进入2014年,由于空调市场由增量步入到存量,市场销售量增长的难度加大。截止到2014年3季度,格力销售额仅为984亿元,距预期的1400亿元目标还差近1/3,况且4季度为空调淡季,按正常销售方式是难以完成目标。不得已,格力4季度主动挑起价格战,以降价抢夺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
虽然,年底格力业绩快报披露2014年完成销售1400.05亿元。可是,4季度格力出货的400多亿产品,大部分是沉淀在区域销售公司或一级代理商手中。据奥维云网(AVC)监测显示,2015年3月初行业库存已经超过4000万台,几乎是行业一年销量的80%,其中格力库存占据一半还要多,而冷年仅剩5个月时间。
库存巨大不仅占据了企业有限的资金,还得背负由此带来的资金成本、库存费用,这些犹如吞食企业利润的巨鳄,为此大力压缩库存就成了当务之急。而消化库存的手段,当属降价刺激购买最有效。因此,库存是本轮发动价格战的最大的动因。
不打价格战就没有出路吗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面对本轮价格战,多数品牌是被迫采取应对措施。因此,才有了苏宁聚集美的等11家中外空调品牌,酝酿发起一场“空袭72小时”的联合促销。目前,空调品牌与大型渠道商已经各自结盟,试图以牙还牙,借大规模降价促销应对价格战。
作为行业龙头的格力空调,率先发难价格战,其他品牌不跟进,则市场份额肯定会被抢夺。跟进的话,损失的是自己的利润。所以说,面对格力咄咄逼人的价格战,多数品牌是陷入到两难境地。不过,在终端需求低迷背景下,价格战也恐难救市。
从需求来说,空调在一二级市场已经渐趋饱和,明显进入到更新需求占据市场主导的阶段。而唯一的增量市场——农村乡镇,则受制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缓慢释放的过程,难以主导行业需求结构变化。
因而,通过价格战来扩大需求效果很难奏效,价格战只能是起到存量市场中相互抢夺市场份额。换句话说,目前的价格战是竞争品牌之间抢夺存量需求,刺激新增需求的效果十分有限。
而价格战持续,危害则显而易见,第一对消费者来说不能满足享受高品质产品的需求;第二对厂家来说既压缩了利润空间,又错失了转型升级的时机;第三对经销商来说等于是在当搬运工,卖得多并不等于多挣钱;第四实力空调企业会把损失转嫁到上游供应链,上游厂商受害最为明显。
既然,众多厂家心知肚明价格战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么能不能找到有效地并非针锋相对的策略呢?其实,行业一些品牌的举措已经显示出威力,为突破价格战藩篱做出了表率。那就是以品牌战、技术战,开辟互联网时代差异化的竞争新路径。
行业需要价值战标杆
“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此话的精髓在于“有准备”。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这种“准备”已经不是以往那种针锋相对的以牙还牙,而是避其锋芒、另辟蹊径。换句话说,以价格战应对价格战,是传统思维的产物。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多,渠道线上线下多元化,单一的靠价格只能满足少部分需求,而多数个性化诉求,必须以个性化服务才能满足。
当空调企业为巨额库存发愁,无奈采取跟随降价促销之际,有两家企业的差异化竞争方式,给空调企业应对价格战树立了表率,开启了品牌战和智能化的新路径。一家是长期坚持专业化的志高空调,一家是不断创新的海尔空调。
就在格力掀起了空调产业“持续时间最长,降价幅度最大”的价格战之际,成龙出任志高空调品牌代言人,拉开中国空调产业“高端战略”的转型大幕,其用意就是要在整个空调市场增速放缓、消费需求下滑的背景下,志高空调要通过“高端制胜”、“品牌破局”和“创新思变”掀起新一轮的战役。
正如志高空调总裁黄兴科所说的,“成龙代言只是志高空调品牌化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成龙的品牌号召力、社会影响力,以及敢打、敢拼、追求完美、爱国情怀等正面形象,与志高过去20多年来一直坚持推动发展的理念和初衷不谋而合。”成龙的品牌形象加上志高长期积累的云技术,构成了志高高端互联网空调品牌的新形象,足以应对价格战的肆虐横行。
海尔能够有底气特立独行,是因为海尔率先掌握两大法宝:第一个法宝——用户体验基础之上的用户定制;第二个法宝——互联工厂的智能制造。这两大法宝看似简单,其实做到并不容易。
用户定制,这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一般来说,人的思维形成定势后很难改变,需要彻底的思想改造,甚至是革命。没有脱胎换骨的磨练,难以说可以解决。海尔为此转变经历了数年时间的改造和阵痛。智能制造,这是硬件的更新换代。海尔按照工业4.0的模式,从2011年开始历时四年,2015年终于在郑州建成空调智能化互联工厂。其具备了模块化、自动化、互联信息化、数字化、个人定制化的工厂,堪称为工业4.0在空调业的样板工厂。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品牌化、智能化已成为企业融通互联网、实体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必经之路。不论是志高的品牌战,还是海尔的智能战,都是在互联网时代应对价格战的有益尝试,是为行业树立了应对价格战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