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网络信息 » 正文

中国4G用户超美国总人口 联通电信合并悬念或将揭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9 11:37:11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评论:0
导读

  回顾匆匆走过的2015年,通信业一个变字贯穿始终。  移动网络方面,4G扛大旗,而各种来自用户和媒体的流量争议,也折射出运

  回顾匆匆走过的2015年,通信业一个“变”字贯穿始终。

  移动网络方面,4G扛大旗,而各种来自用户和媒体的流量争议,也折射出运营商期盼的流量时代真的来了。

  与之伴随而来的是,直指网络资源再整合的各项市场并购,以及运营商的人事大变动。

  2015年,联通和电信的合并传闻也一传再传,真真假假甚至让业界人士也分辨不清。

  而作为通信产业链的终端,手机制造业也正经历着旧格局解体、新格局尚未建立的厮杀阶段。

  中国4G用户超美国总人口

  中移动一家独大

  据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4G用户总数已经达到3.56亿,仅2015年新增的4G用户数就接近美国的总人口,尤其是采用自主知识产权4G标准的中国移动在4G用户数中一家独大。

  从整体数据来看,2015年,4G取代3G已成为大趋势。如果说2014年是4G元年,4G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那么2015年,4G已经成为手机用户的标配。目前,我国4G用户总数达到3.56亿户,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数3.15亿(2013年数据),预计全年4G用户突破3.8亿户。

  据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最新公布的11月份通信业运营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我国新增4G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5亿户,4G用户总量已经逼近3G,以目前的增长速度计算,预计到2016年初,4G用户数就将很快超过3G用户数,而这距离我国发布首批4G牌照不过两年时间而已。

  在2013年底,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了TD-LTE标准制式4G网络的运营牌照,由此揭开了中国自主标准4G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幕,而中国移动无疑是扛大旗者,占据了近8成的4G用户数。

  流量争议

  折射流量时代到来

  与4G用户爆发式增长相伴而来的,是关于流量消费的种种争议。

  先是运营商手机资费套餐中的流量清零引起了广大用户不满,并引发了一系列辩论。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手机流量不清零政策终于得以在2015年10月1日落地。三大运营商均表示,此项服务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提速降费”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之一。

  据了解,目前除了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之外,全球只有美国、日本和韩国的五家大型电信运营商推出了流量不清零的业务,在全球运营商当中确实属于少数派。

  从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的运营商数量来看,目前的国际惯例确实还是流量清零。不过,随着流量经营对运营商来说越来越重要,流量计费上更加灵活也必然是运营商新的方向。

  从已经实施流量不清零的国外运营商来看,基本都是存在限制条件的,如不清零时间基本和国内三大运营商一样,以两个月为单位。

  客观地说,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流量不清零政策,从使用范围来看,还是要领先于其他国家运营商的。

  但流量不清零实施后,“流量跑得快”的质疑又随之而来。

  从10月份开始,很多手机用户突然发现,在使用习惯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自己的手机流量使用量比以往多了不少,以前到月底还能有剩的套餐流量到月中就用光了。于是,一种说法开始广为流传——运营商在实施流量不清零的同时,也在计费系统上做了手脚,暗中偷用户的流量。恰逢这段时间,网络上又出现了几起关于手机流量的热门事件,如北京一用户出国期间未插SIM卡却产生巨额流量,广东一用户手机3小时产生23G流量等,这些事例似乎也佐证了运营商确实在偷流量。

  一时之间,运营商的形象从高大上的央企沦落成算计用户的“偷流量”的奸商。虽然网上的热门事件最终也都被证明与运营商无关,但已经造成的舆论影响也让运营商感到委屈。

  根据记者这些年的通讯行业报道经验,这种“误会”自从有了流量经营之后愈发多了起来。尤其从2014年初开始,随着4G用户增多,流量投诉也在增多,究其原因,运营商对流量使用的宣传与流量大发展的形势一直存在差距,普通用户对于复杂的网络使用、流量计费等专业知识很有限,很容易出现误判。

  正如电信行业独立分析师付亮所言,阻止这种误判的根本办法,还是提高沟通效率,按用户的语言说得让他们能够理解(去专业化)。

  此外,运营商在处理这类纠纷时有些举措也有失当之处。比如,此次流量门,用户投诉就免单、送流量,这反而会让用户觉得运营商确有问题理亏,有意在掩盖什么。

  虽然这种补偿式解决,也是因为工信部对电信运营商严控电信用户申诉率和严厉打击不明扣费的考核。运营商宁可“赔付”用户,用户表示满意了,就息事宁人。要解决运营商“花钱”摆平投诉的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投诉机制,而不能让运营商自己证明自己没有偷流量,而是由第三方来调查。

  目前我国流量使用水平还很低,而流量增长在继续,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增多,在可预见的未来,感觉流量有问题的用户绝对数肯定会增加。

  如何应对这一新形势下的问题,力挽不断下滑的公信力,绝对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一大挑战。

  中移动300亿元并购铁通

  弥补网络资源短板

  除了4G大发展带来的流量知识普及和管理挑战,4G大发展的形势下,网络资源也成了兵家重地。并购成为今年通信业一大主题,动辄百亿元交易的背后是运营商弥补短板的迫切心情。

  2015年岁末,中国移动上市公司豪掷300亿元收购中国铁通。将实现将后者并入上市资产,即将固网宽带业务纳入上市主体。

  中移动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没有固网,三大电信运营商当中中国移动是最后拿到固网宽带业务牌照的,只有通过收购中国铁通才能实现既做移动又做固网的目标。

  相较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在骨干网络、有线宽带和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上存在很大短板。在语音通信时代,这些资源还没有显示出重要性。但在流量经营时代,由于流量需要经过骨干网络、有限宽带,以及存储在IDC上的互联网内容资源愈加重要,中国移动的短板由此更加凸显。因此,整合铁通的资产有利于中国移动在流量业务方面的开拓。

  而另一方面,各运营商的全业务战略发展也正在积极推进。其中,中国移动擅长个人业务,电信和联通则主攻集团用户。但现在,联通和电信已经在不同方面地通过整合各自的资源来争食中国移动的市场,比如推出“固话+语音”套餐抢夺家庭用户市场。这对中国移动形成强大威胁。

  一个是全业务发展,一个是流量经营,这两方面的因素促使中国移动开始重视铁通的资源价值。

  铁塔公司收购运营商

  存量铁塔资产

  而另一方面,随着铁塔公司收购三大运营商存量铁塔资产,电信领域内的混改也将拉开序幕。

  中国铁塔10月14日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以及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交易协议,中国铁塔将以发行股份与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向三家电信企业收购全部存量铁塔相关资产,并同步引入新股东国新控股。

  交易完成后,中国铁塔将由中国移动持有38%股份、中国联通持有28.1%股份、中国电信持有27.9%股份、国新控股持有6%股份。

  此前,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与中国铁塔联合开展了存量资产清查评估,三家电信企业铁塔相关资产的评估值合计约2314亿元人民币。

  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铁塔公司显而易见的变化在于其资本上将不再完全由三大电信运营商主导,股东由三个变成了四个,资产由百亿迈入了千亿。

  铁塔公司“三步走”战略完成两步,不仅收获了电信业改革试验田的阶段性成果,未来上市、引入混合所有制或提上日程。

  这对于各方来说也给出了更多期待。铁塔公司作为独立公司可以更有效地运营铁塔资源,缓和运营商压力;国新控股的引入则使得铁塔与三大运营商在资本层面开始疏离,加之国家在充电桩市场等方面给出的政策红利,铁塔公司今后业务将趋向多元化。

  三大运营商

  11年后集体换帅

  2015年的通信业大事记中,三大运营商集体换帅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8月24日,中国移动正式对外宣布,工信部副部长尚冰将接替奚国华出任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将卸任;与此同时,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双双发布公告,宣布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及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职位对调。

  三大运营商11年后的又一次“集体换帅”,让业界充满猜想。

  反腐和改革被认为是此次央企换帅的重要原因。此前,航空、能源和金融等行业的央企高管也纷纷“轮岗”,业界认为,高管调整更有利于重构内部秩序和扫除改革障碍。

  有内部人士透露,高管轮岗未必和业务层面有着太多实际的联系,反而可能和目前在通信领域掀起的反腐风暴有关。而此前有关中央纪委向三家企业派驻调查人员,被舆论解读为高管轮换的前奏。

  三大运营商此番高管轮换已经传闻了一年多,如今终于在中纪委完成巡视后尘埃落定。根据中央巡视组公布的结果,三大运营商均有一批中高层管理人员落马。

  而2015年12月27日下午中纪委的一则公告似乎印证了这种说法。

  12月27日下午中纪委宣布,中国联通原党组书记、董事长,现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常小兵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目前,常小兵已成为自2009年电信业反腐以来,级别最高的被调查运营商高管,这将为正处于剧变期的中国通信行业格局带来巨大变数。

  联通电信罕见合作

  抱团抗衡中移动

  一年多前,铁塔公司为电信业改革而立,为降本增效、共建共享而生。而2015年,共建共享的理念在运营商大换帅之后,愈见落地。

  特别是王晓初,调任联通伊始,就联手电信发力4G+,在联通掀起一阵“变化”之风。

  在2013年底,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了TD-LTE标准制式4G网络的运营牌照,由此揭开了中国自主标准4G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幕。通信行业是“得标准者得天下”,互联网环境的竞争法则是“快鱼吃慢鱼”,在“互联网+”的竞争背景下,利用牌照优势下的时间差,中移动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现在中移动已经占据了80%的4G用户份额。

  中国移动在4G领域领跑的态势,令另外两家运营商不得不采取措施,奋起赶超。

  电信、联通先是在4G网络共享方面扩大合作。中国联通11月份下发了红头文件,要求落实与中国电信之间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文件中明确,与中国电信将开展网络建设领域合作,并为此,双方集团公司决定成立集团、省、市三级工作组,建立完善的联合工作机制。既然两家公司已经决定成立集团、省、市三级工作组,就说明双方此次合作是动了真格的。

  联通和电信在4G网络方面均使用全球通用的FDD-LTE,只是两家所采用的频段不同,资源共享意味着两家运营商用户可以在己方网络覆盖不佳时用对方4G网络。

  就在本月,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又在北京举办了六模全网通终端白皮书联合发布会,对终端产业链联合发布了《六模全网通终端白皮书》,六模是指GSM、CDMA、TD-SCDMA、WCDMA、TD-LTE、FDD-LTE,中国电信市场部副总经理陆良军在会上表示:“我们希望全网通版本要与其他版本同价、同时、同质。”

  两家运营商联合举行发布会,这在行业中颇为罕见,这也是向中移动发起挑战的一大信号。

  合并传闻一传再传

  悬念或将揭晓

  联通和电信的抱团合作,让人对联通电信合并又起猜想。而即便工信部和运营商屡屡辟谣,联通电信合并的传闻在这一年中仍是隔三差五就要疯传一回。

  而只要一有合并传闻,两家公司股价就扶摇直上。

  今年的A股市场,央企整合成为凝聚市场人气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而资本市场的“全民盛宴”反向带动了公众对央企整合的关注程度,相关传闻充斥市场,真假交织。

  目前众多版本的央企合并猜想其实都滥觞于今年发生在高铁领域的南北车合并和核电领域的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虽然乍一看行业迥异,但细致观察两者在市场布局、企业使命、行业特点上有很多相似之

  处,因而在合并的内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这两个领域,国内市场已无法满足其发展,也是我国向外推销的主要产品技术,但是国际市场竞争也很激烈,急需增强央企实力去放手一搏。

  可以看出,在“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下,提升央企国际竞争能力、推动中国技术走出去,是这一轮央企重组的主要诉求。

  反观电信、联通,无论是从所处的行业特点还是从企业承担的功能使命,都不符合上述标准。

  并且,如果电信联通合并,竞争寡头化三为二,新公司的实力、业绩、效益或能提升,但必将抑制市场竞争,导致企业和行业效率下降。由此造成的垄断外部性将集中作用于国内市场,由整个社会承担。它所带来的效率损失也不会只停留在电信行业或者信息产业,而将影响到创业创新的基础环境和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相较于可能增加的几百亿利润,合并的效率代价和影响上的不确定性简直是无法承受的。

  但是即便合并不成,不代表电信央企重组会搁置。据一位电信资深人士认为,民资进入电信央企,实现混合所有制将是大概率事件。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相信合并传言,或许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那句话可为回答,“大家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

  而在常小兵被调查后,合并与否的悬念或将解开。如果中国电信任命新的掌舵人,并完成新的班子调配,则至少在未来3年—5年内,电信联通的合并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虚拟运营商

  亏并发展着

  三大运营商风起云涌,祭出“大招”的同时,移动转售市场上,虚拟运营商这个新生力量也纷纷行动起来,希望在通信业变革的大潮中分上一杯羹。

  作为新生事物,虚拟运营商曾被寄予厚望,作为突破通信行业引入民营资本的试点而统一推出。不过,在获得运营资格后,42家虚拟运营商在头一年交出的成绩并不理想。

  不仅用户数与当初的乐观预计相距甚远,宣传上的排山倒海,也没有遮掩虚商与用户心理预期存在的差距。虚商的网络、价格和服务屡遭诟病。

  不过,对于满怀期望投入虚拟运营行列的参与者来说,最尴尬的还是,捧着一块金灿灿的牌照,做着不赚钱的生意。42家虚拟运营商都处在亏损之中。

  而亏损的直接原因就是价格因素。业内人士表示,虚拟运营商的规模并不够大,从价格而言,并没有竞争优势,甚至出现了批零倒挂的情况,也就是说,从虚拟运营商上网的流量资费甚至比三大运营商还要高。

  几乎所有的虚商都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即使和自己的已有业务整合,也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根本未形成协同效应,未看到由于协同带来的成本节约。

  价格上并无任何优势,这让虚拟运营商无法与三大运营商正面竞争,必然只能另寻出路。

  目前来看,虚商已经逐渐告别单纯的通信业务,最主要的创新模式就是以SIM卡为入口,将语音、流量、短信等业务与补贴融合到自己原有的业务之中。

  从绝对数量上来讲,虚拟运营商的发展并不令人满意,不过从增长速度来看,前景依然值得看好。截至今年8月底,虚拟运营商移动转售业务用户平均月净增200万左右,占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的0.9%,占全国净增用户数的48%。

  与“枝大叶大”的基础运营商相比,虚商的优势在于机制灵活、资源配置效率高,可以更快创新。因此通过“百家争鸣”的差异化竞争,让市场竞争从“三国争霸”步入“战国时代”才是虚商的价值所在。

  而对于这些民营资本来说,通信入口是一种稀缺资源,占住了就有大用处。也正因此,虚商的牌照颇为资本市场所青睐,光是一个正式的牌照就有大约1亿元的估值。

  42家试点企业,马上就要结束两年的试点期,正式的移动转售牌照也将发放。目前看来,大多数企业将获得牌照,2016年将是移动转售企业的大发展年。

  旧格局解体新格局未立

  国产手机高端突围

  作为通信产业链的一个终端,手机市场在2015年变化也很大。传统的“中华酷联”格局解体了,而无论是“中华小妹”还是“乐华小妹”也都尚未站稳脚跟。

  2015年。国产千元机层出不穷,纷纷走向国际,但形势不容客观。

  根据IHS的数据,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出货量前十的手机品牌中有多达七家国产品牌。

  不过不容乐观的是,国产手机出货量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大多是在中低端机市场依靠低价碾压国际品牌。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许志远指出,在2000到3000元手机价位中,国产手机出货量占比已经从2014年第一季度的28%到现在的88%左右,在3000到4000价位手机的出货量当中,国产的手机占比已经从2014年第一季度的7.5%增长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76.8%。不过,4000元以上的手机的出货量当中,国产手机占比在2%以内,国产手机基本上没有进入4000元这样一个价格的空间。

  不过,以华为和中兴为代表的终端制造厂商已经开始瞄准高端市场。华为Mate系列和中兴Axon天机系列就是两家厂商力推的高端旗舰机。

  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终端CEO曾学忠曾表示,Axon天机是一款集大成的产品,寄托了中兴终端向高端转型的最大期许。

  而华为凭借Mate 7在3000元市场一展头角后,今年又顺势推出了Mate S,并定价在4000元以上,这是国产手机(大批量产)首次突破4000元以上高位。而据华为手机总裁何刚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华为还打算推出5000元价位的手机。

  从整个手机市场的竞争和发展模式来说,也看到了一些变化,国内市场从机海战术转向精品路线。国内手机市场当月新上市的机型的数量下降很快,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明显下降,智能手机上市机型从2014年上半年的每月150款,到现在的100款左右,下降的趋势还是很明显。

 
关键词: 4G 移动网络 联通 电信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8279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