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红雨 /当前,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而货币互换对于国家间外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减轻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能否通过货币互换,进而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
周边国家看好人民币
就在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刚刚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同时,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和俄罗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在北京共同主持了第三次中俄财长战略对话,由于双边贸易的持续增长,根据需要推进货币互换也成为了双方讨论的重要内容。自1996年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之后,资本项目可兑换就提上议事日程,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内的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从而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也不必等到资本项目实现完全可兑换之后方可进行,恰恰相反,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为资本项目可兑换创造条件。去年11月,中国与韩国同意扩大货币互换规模,而中俄对全球经济具有更重要的影响。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2001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2.7倍,俄罗斯经济总量增长了5倍,在此期间,中俄两国对世界经济增加的贡献率达到14%。”
中国作为俄罗斯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早在2003年,中俄两国部分边境贸易就已经开始使用本国货币结算。两国央行于2002年就签署了关于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国货币结算的协定。目前俄中两国在边境贸易中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人民币结算,库德林表示,实现本国货币在双方贸易中的结算非常重要,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扩大两国企业间卢布和人民币的结算范围,俄罗斯政府将为此制定相关规定。
在全球金融动荡之际,为保证汇率稳定,减少汇兑风险,各国都开始考虑以本国货币结算。实施货币互换可以有效降低筹资成本,降低汇率波动风险,使双方受益。对于人民币的前景,库德林也非常看好。库德林说:“我建议俄罗斯公民,要是不用人民币来存钱的话,用什么来存钱(都不放心)?”同时,中国对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贷款也开始逐步探索以人民币计价的方式,要求双边贸易往来实现人民币结算。人民币成为地区性储备货币呼之欲出。
在这里,日元的国际化道路值得借鉴。日元国际化起始于日元贷款计划,作为战后赔款的变种之一,1958年2月,日本与印度签订了一份日元贷款协定。作为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即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下文简称ODA)的主体,日元贷款肇始于1979年。这一年冬天,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访华,开启了ODA的大门;此时中国刚刚打开国门,由于外汇储备有限,但又急需外汇资金配套引进技术和大型设备采购,利息低、周期长的日元贷款恰好解了燃眉之急。此后二十余年,日本以低息、长期为优惠条件,累计向中国发放贷款约3万2千亿日元(约合300亿美元)。
而日本,更依靠赔偿、“无偿援助”以及日元贷款,日本在亚洲各国攻城略地;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它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性经济大国。对此,原日本驻联合国大使、曾长期参与赔款谈判的中川融坦言:“把战争赔偿与经济援助结合起来,从结果上看,对我国扩大贸易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当前我们同样周边国家提供人民币贷款,让他们购买中国商品,习惯于中国商品,就会继续购买中国商品,就要储备人民币。因此,人民币逐渐被周边国家接受,进而被国际社会接受,最终成为国际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可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人民币境外流通问题变得日益重要。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境外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是人民币境外流通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有重要影响的。简单说来,人民币境外流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如果人民币仅在我国范围内流通,就根本谈不上国际化;另一方面,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从中国自身的利益考虑,要想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国际货币,应当推动东亚货币联盟朝以人民币为核心的亚洲单一货币区的方向发展,通过区域化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证明,单一货币的实现会给该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微观角度看,区内各国间的汇率波动幅度将趋于零,为贸易和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从宏观角度看,单一货币的实现会提高目标区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减少经济波动。因此,随着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货币联盟和单一货币的形成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对人民币国际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国对美国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中国的大国实力地位,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可避免会进一步提高。尽管人民币尚未实现全面可兑换,即使无须完全可兑换,而离世界货币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政治高度考虑,应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金融局势中更多地争取我们的利益,提高我们的话语权,争取建立一个有利于我国的国际金融格局。因此,应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战略,稳步推进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争取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建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有利格局。 /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