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渠道商圈 » 成功故事 » 正文

正大 中外合资NO.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3-01 20:57:00    来源:中国贸易网    评论:0
1978年,谢国民拿到了深圳市“001号”中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与此同时,他还与世界著名农牧企业美国大陆谷物公司合资,共同建立了正大康地有限公司,成为深圳特区最早和投资规模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1982年,正大集团又相继在珠海、汕头领取了“001号”在华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

    早在1987年,正大集团就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泰国国王曾亲自授予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泰国政法大学商业荣誉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对泰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由于泰国人吃的每日三餐都少不了正大集团生产的食品,因此谢国民又被称为“农牧巨子”。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刚刚拉起,正大集团就来到中国的边陲小镇——深圳,成为第一个赴华投资的外资企业,也是当年在中国投资项目最多、贸易额最大的外资公司之一。

    “我出生在泰国,祖籍是广东澄海,饮水思源,对中国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谢国民说,“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还不明朗时,我们就敢于率先投资,是基于两点:一是希望为祖国的经济发展作点贡献,二是看到了十亿人口的市场潜力。”

    谢国民的眼光让正大集团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受益的外资企业。今天,作为亚州最大的农牧食品企业集团,正大在中国的员工总数已经超过8万人,总投资额近50亿美元,年销售额超过300亿人民币。

    因为扎根中国,使正大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暴,稳居泰国首富之位。如今,改革开放已过去整整30年,每当想起1979年那一次的“冒进之举”,谢国民依然慨叹,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今生最冒险,但也最正确的决定。

    异国创业

    1896年,正大集团的创始人谢易初诞生在广东澄海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22年,一场罕见的风灾突袭潮汕地区,面对破碎的家园,谢易初决定告别家乡,远赴泰国谋生。

    来到曼谷后,谢易初靠仅有的8个银元做起了菜籽生意,后来成立了正大庄菜籽行。此后,尽管生意一度红火,但历经战火的摧残,谢易初20年的心血终被毁于一旦。

    二战之后,泰国经济重新开始复苏。谢易初决定重新开始。这一次,令他东山再起的是鸭毛出口生意。两年后,正大庄重获新生。1948年,谢易初将正大庄交给弟弟管理,自己则重返故乡,筹划完成计划多年的事业——创办颇具规模的选种农场。

    视野开阔的谢易初随后又在泰国南部和马来西亚开设了分店,并在气候与华南十分接近的泰国清迈购买土地,开办了正大蔬菜培植实验农场。从菜籽销售公司到种植、改良、经销蔬菜良种的经济联合体,今日正大集团已初现雏形。

    1953年,谢易初在泰国正式注册了集团公司,取名为“CharoenPokphandGroup”,简称“卜蜂集团”。此后他们向东南亚和欧美拓展市场时,就一直沿用“卜蜂”这一名号,只有在中国才被称为“正大集团”。

    谢易初给他的四个儿子分别取名为:谢正民、谢大民、谢中民、谢国民,将他们名字中间个字连起来就是是“正大中国”。其中,最小的儿子谢国民最受谢易初的赏识。

    为了让谢国民学好中文,谢易初特意将他送回汕头念书。此后,又将送到香港学习经济管理和商务。毕业后,谢国民先在国营蛋类合作社等单位工作了近5年,1963年谢易初才同意他回归泰国正大卜蜂集团。

    进入正大后,谢国民工作异常努力,自然,他的出众也引起了父亲的注意。1968年,谢易初几经考虑后决定,将集团的大权移交给谢国民。谢国民29岁那年正式就任正大集团总裁一职。自此,正大集团也顺利完成了第一代与第二代的的权力交接。

    正大中国

    从60年代起,正大集团开始向跨国公司发展。1960年,正大在香港创办了正大贸易进出口公司;1969年,正大饲料公司、正大渔业公司相继在印度尼西亚诞生。谢国民就任集团总裁后,领导正大向农、牧、工、商方向高速发展,仅在泰国建有50多家饲料分公司,并垄断了泰国国内的饲料市场。随着正大在整个东南亚的名声日渐壮大,但却和中国内地联络甚微。终于,70年代后期他们等到了机会。

    1978年,中国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大门。当其他外资企业驻足观望、举棋不定时,正大成为第一家来华投资的外资企业。

    回到中国之初,正大集团选择了当时仅有1.2万人口的南方边陲小镇——深圳,就在那里,谢国民拿到了深圳市“001号”中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与此同时,他还与世界著名农牧企业美国大陆谷物公司合资,共同建立了正大康地有限公司,成为深圳特区最早也是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1982年,正大集团又相继在珠海、汕头领取了“001号”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

    与父亲谢易初一样,谢国民不仅爱国,更富有眼光。在他看来,机会比金钱重要,抓住了机会才会有钱挣,“商家最看重的是机会,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就是有一万亿也不能跑到美国去做电信,因为他们已经把这方面的事业铺满了,没有机会和空间了。真的有这样一笔钱,为什么不去有空白地的国家投资呢?我了解中国的民情,我了解中国人需要什么?”

    当谢国民得知中国海南将被辟为特区的消息后,立刻闻风而动,成立了海南正大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亿美元,与有关企业合作,在海口兴建了一个占地25万亩的养虾场;投资1亿多美元,开办了一个年饲养108万头瘦肉型生猪的养猪基地。1988年,正大集团与海南省签订合同,投资20多亿美元,建设海南石油化工的两个项目。

    谢国民不仅会抓住商机,还对政治大势的判断极为准确。1989年,当众多外资企业纷纷撤资离开中国或者对中国市场的前景表示怀疑时,谢国民却看到中国下一步必将迎来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全新时期。当时,他在香港等地公开表示,相信中国的改革开放会进行下去,并宣布正大将继续加大在华的投资。

    1989年12月,谢国民率正大集团代表团访华,他在答记者问时说:“我在泰国出生,祖籍是广东澄海,饮水思源,对中国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不论是在中国内地还是在海南投资,我们都遵循这样一个宗旨:办项目,要一利国家,二利当地民众,当然也要对我们正大集团有利,这三条缺一不可。我对正大集团在中国投资的前景是很乐观的。

    此时,正值正大进入中国整整10年。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知名度,也为日后在中国的大举发展打下基础,谢国民策划了一次正大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堪称外商在华之典范的公关活动。

    1989年,正大出资与上海电视台成立正大综艺公司,制作由大众参与的娱乐节目《正大综艺》,并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普通民众的热烈欢迎,成为每个周末全家老小必定围坐一堂观看的节目。虽然当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正大集团是一家什么企业,但“正大”的名字,却渐渐深入人心。

    正大之路

    正大从其创始人谢易初开始,便留有重视技术的传统。进入中国市场后,尽管握有雄厚的资本,但谢国民依然会提醒属下:“有资本还不足,尚须晓得引进现代技术为用,否则钱亦会输光的。”谢国民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起点要高,一旦投入就要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做世界一流的、最现代化的事业。而无论是正大集团赖以起家的农牧业,还是后来逐渐发展起来的饲料、食品业等,无一不如此。而为了让员工重视技术,谢国民还会身体力行。据说,他经常会卷起衣袖,亲自做各种饲料配方的实验,同时对饲料厂的选料严格把关,对成品质量仔细检查,以保证出厂的饲料质优价廉,确保获得业内竞争的优势地位。

    正大集团是第一个将工业饲料的概念引入中国的企业。农民不仅能从正大得到先进的饲料配方,还会不断得到技术上的指导。农民因而非常乐意购买正大的饲料,他们经常会在正大门前排着长队,等待提货。那时候,正大每年仅在农牧系统的获利就达几亿元。

    经正大实验场研究改良的玉米品种,其产量会比普通玉米高3倍,且营养价值也高。同时,正大从国外引进的良禽品种,亦深受中国市场的欢迎。同时,正大在饲养业、种植业方面实行良性循环,使其相互促进发展。例如用养鸡场、养鸭场的畜禽粪养鱼,用鱼池的污泥和养猪场的猪粪作玉米的底肥,从而使猪、鸡、鸭、鱼、玉米互相依存,形成有机肥循环链。

    正大在中国的农牧业投资,兼顾整个产业链的完整性,从种苗繁育、饲养、饲料生产、屠宰加工、国际贸易和国内销售终端市场,形成了一条龙式的生产经营体系,不仅上下游可同步做强做大,同时,产业链中的产品具有可追溯性,保证了从农场产品到餐桌食品的安全性。这一在东南亚各国屡试不爽的发展模式被复制到中国后,事实证明,大获成功。

    进入90年代,正大加快了在中国发展的脚步。短短几年内,正大的产业群扩展到农牧、水产、石化、房地产、医药、零售、摩托车、电讯等9个领域,仅农牧集团旗下就有上百家企业。

    1990年4月7日,邓小平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谢国民。正是由于正大集团对中国一贯的积极态度以及实际行动,令其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一些特殊的“礼遇”。例如,在一些当年尚未对外开放的领域如零售、金融等,正大也得到政府的特许而率先进入。

    据说,当年只要正大开口,国内的四大银行就会马上为其办理贷款业务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627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