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山西忻府信用社失千万存款 不破案不能取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3-13 20:42:00    来源:中国贸易网    评论:0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信用社的储户挨过了一个阴郁的春节。就在过年前一个月,他们惊愕地获悉,他们存入忻府区信用社的存款不翼而飞了,信用社当局和相关政府部门给出的说法是,此为一起“内外勾结、高额吸储、体外循环”的经济案件,案件正在侦破之中。

    现在储户们最想知道的是,究竟有多少人取不出款?涉及多少资金?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取回自己的存款?信用社当局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相关政府部门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山西的媒体亦一致保持了沉默。

    但是,透过扑朔迷离、云山雾罩的案情,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事件的真相远不止“团伙作案”那么简单。

    千万元巨款不翼而飞

    忻州市忻府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忻府区信用社)成立于1986年10月,下设33个信用社、1个营业部、19个信用分社、429个信用代办站,服务网点遍布城镇乡村。“一个信用工程,一片党的温情;一个个客户盈门,一张张笑脸相迎”是忻府区信用社借以宣传自己的广告词。

    但2008年12月10日,忻州市民辛申正的到来却没有遇到“笑脸相迎”,亦打破了表面上平静的忻府区信用社。

    辛申正告诉《中国财富》记者,2008年10月21日往忻府区信用社存入了100万元,这笔钱是打算用来在忻州市开个酒店的。经过一个多月筹划,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经营用房。于是,12月10日便来到信用社取钱,准备用来交房租、装修等费用。但在信用社窗口取钱的时候,营业员告诉他:“大额取款,必须到主任办公室办理填表批准手续。”于是,辛就到了信用社理事长张爱平的办公室。

    但让辛想不到的是,当他说是来取款的时候,张爱平理事长竟叫来了区公安局经侦队的警官,说辛的存折现在是“账折不符,取不了钱,现在公安机关正在调查”,而且承认是“信用社出了点问题导致的”。

    “接下来就很不愉快了。”辛说,经侦队的工作人员把存折复印了一份,并问他“你到底存没存这100万,是不是案犯给你提供的假存折?”辛当时很气愤:“没存钱信用社就给我办理存折手续?你们可以鉴定我这存折的真假!我的钱什么时候能取出来?”但最后得到的答复是,等破案以后听通知吧!

    储户罗春山遭遇了同样的情况。2008年8月21日,罗春山把买房子的40万元存入了忻府区信用社。12月11日,86岁的父亲病重,急需用钱,罗春山本想取几万出来,却被通知“信用社出了点问题,钱被盗了取不出来”。罗春山想不明白,信用社出问题了,责任就该信用社承担,凭什么耽误储户的救命钱呢?

    罗春山很无奈,只好离开了信用社,但“信用社取不出钱”的消息像风一样,迅速刮遍了忻州市的大街小巷。很快,王俊伟、史芳莲、杨银喜、郭保恩、王林花等众多储户都蜂拥而至,但都被告知:没有钱可供提取,案件进展无法透露,等破案以后听通知。

    储户们开始不断向政府主管领导反映此事。罗春山说:“我找到王副区长和区政法委书记,但领导的答复是:‘钱应该给你们,等破案吧!’”

    2008年12月16日,忻州市忻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宁云楼就此事接受人民网采访时透露,这是一起“内外勾结、高额吸储、体外循环”的经济案件,警方初步认定为“团伙作案”。但储户们认为,政府给出的说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说法,说明不了什么?关键是到底有多少储户取不出存款?涉及到多少资金?如果案件十年不破,储户的钱就十年取不出来吗?

    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积攒下来的钱,却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取出来,十几位储户不甘心被信用社“坑”了,就开始向山西媒体反映。但媒体听说此事后却出奇的平静。一位储户对《中国财富》记者说,自己找到了在山西某报做记者的亲属,但得到的答复是,“上面不让报道,而且禁止转载人民网报道此事的文章,此事只能找省外的媒体。”

    相关部门和媒体欲语还休,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渠道只能让给流言。于是,流言在貌似平静的忻州市越传越宽、越传越大。有人说“信用社二十几个储户共960万的存款失踪”;还有的说是1500万、3400万存款,涉及到40个储户左右;而百度忻州图文吧上,更是说“忻府区信用联社‘内盗’5000万元不翼而飞”!

    流言继续蔓延:“信用社出了‘内鬼’,已经抓进去十几个了,有的领导也跟着失踪了……”

    2009年2月12日,当《中国财富》记者来到忻州市七一北路的忻府区信用社时,一个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领导不在”后就迅速走开了。记者来到忻府区政府时,一幅长约10米、写着“还我职工600万血汗钱”的白色条幅,横在忻府区政府大门前,几十个人在和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正在激烈地争吵着!

    此时的区政府门前,满是围观的人群和拥堵的车辆,一片混乱!

    记者来到忻府区委宣传部办公室,说明了采访意图。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看了记者的证件后,说自己只是部里打杂的,而部长和几个副部长正在陪同国务院的领导在开会,对于忻府区信用社存款失踪一案虽有耳闻,但不方便接受采访,区里的领导联系不上,希望记者等段时间再来调查。

    此时,忻府区信用社储户存款失踪案件,成了公众眼中的一个谜案。

    集体违规放贷的背后

    罗春山接受《中国财富》采访时说,大概在2008年11月末,就有几个储户在信用社没有取出钱来,但那时候信用社说是“电脑系统出了故障,等几天网络修好了再来取款”,所以,当时没想到是存款在信用社失踪了。

    《中国财富》采访时了解到,2008年12月1日,忻府区信用社出纳员王未秀等5名职工被忻府区公安局以“挪用资金罪”拘留。2009年1月9日,忻府区检察院以“挪用资金罪”对王未秀正式批准逮捕。继王未秀等5人被拘留之后,忻府区信用社的主力军——信贷员,又因为“违规放贷”被“开除”了14名,被“开除留用”5名,另有16名被“记大过”,14名被“警告”,10名因为“借名贷款”被“通报批评”,出纳员王未秀因为“套用客户存款”被开除,下佐信用社副主任赵利平因为“挪用同业资金”被开除。

    一时间,忻府区农村信用社职工人人自危!

    被开除的信贷员李砚平告诉《中国财富》记者,现在已有60多名一线信贷员被宣布涉嫌违规贷款,难道他们都是在“偷偷”地“违规放贷”吗?这显然不合乎情理。事实上,如此大规模违规放贷的背后,是信用社本身制度的漏洞,所谓违规贷款只是个别领导打压职工的借口。因为从2003年起,信用社领导就提出了“用三年再造一个忻府信合”的口号,并在同年10月16日出台了忻信联合字(2003)66号《忻府区农村信用社关于城区六社一部开展全员信贷营销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的文件。文件规定,信贷员每月每日平均存款净增额不得低于10万元,贷款额不得低于存款额度的10%。存贷都有一定的数额和比例,并和每个职工的工资、奖金等挂钩。现在发生了大规模违规放贷事件,而当初职工是按照忻府信用社的规定和领导要求开展业务的,板子只打在普通职工屁股上,是否就能解决问题,而且就可以防止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情。

    原忻府区信用社蓉城信用分社主任董培先告诉《中国财富》记者,开除这些“违规放贷”的职工是毫无道理的,首先要说明到底有多少储户的存款失窃?涉及到多少金额?如果是传闻中的5000万元,那就不可能是几个基层职工“内外勾结”的问题了。现在外界传言的数额很有可能只是“失窃”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资金出现“账折不符”是信用社存贷失调所致,很简单,信用社的存贷长时间都是在极不规范的情况下运作的。

    首先,就拿眼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违规放贷来说,就曾发生多起涉嫌违规的事件。比如忻府区政府没钱搞旧城改造,古城开发管理处等单位就贷款1000多万元。又比如,忻州师范学院附中曾为“天上人间”大酒店(4.46,-0.29,-6.11%)担保贷款790万元,尔后忻州师范学院及附中又向信用社违规贷款5笔,资金高达近亿元,而利率只有5.375%,比正常的贷款利率低了近一半,对信用社来说基本就是赔钱的买卖。但信用社的领导为什么还要这么做?这些放贷人为什么不处理?

    其次,信用社增资扩股期间,很多贷款户通过私人关系,直接贷款入股,把信贷资金变成了股本金,使贷款发放一开始就存在潜在的风险。

    《中国财富》记者经知情人介绍,见到了贷款入股的当事人——李锦良和杜俊武。李锦良介绍说,经朋友介绍,自己曾于2007年10月左右,向忻府区农村信用社入股10万元,同一个月又向信用社贷款80万元,利率是1.1厘,每3个月到信用社结算一次利息,一小部分分红就顶利息了。

    杜俊武则是2008年8月初向信用社入股7万元的,9月末就向信用社贷款了200万元,直接到手的是193万元,利率是1.12厘,每个月一结算,剩余7万元直接顶替了入股资金。

    密码不保密

    储户们关注和震惊于忻府信用社一案,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涉案金额的大小,而是因为信用社奇怪的储户信息——包括最不能公开的存折密码的保密制度,而保密制度存在的明显漏洞已大大动摇了公众对信用社的信任。

    辛申正是忻府信用社储户存款失踪案中,被爆出的存款数额最大的一个,存款金额为100万元。尽管他和一些储户已<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682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