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棉花主力09合约突破33600的前高之后,出现了短线调整。市场担忧近期棉价再次创下历史高价,未来是否会从此转弱。笔者认为,随着行情的逐渐演义以及基本面信息的逐步披露,棉花基本面越发明朗,再次上行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了。这里,就让我从空头的两大理由来一一驳斥。
首先,“棉花价格上涨,使得种植面积大涨,抑制棉价。”
在之前的行情中,棉花空头的主要理由,就在于担忧棉价上涨之后,激发农民的植棉热情,使得产量增加满足需求,从而抑制棉价。从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植棉面积无法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棉花种植费工费力,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农民外出打工的收益远高于在家务农。以河南省为例,在富士康搬迁至河南之后,大约要吸引15万以上的劳动力,而目前的工资水平已经达到了2000元/月以上。而棉花一年的种植收益也不足每亩1500元,与植棉相比,明显打工更具吸引力。而目前在家种棉的多为老人,他们增加种植面积的能力相当有效。从近期公布的一些调查来看,中国棉花协会调查的意向种植面积增加为9.8%,而中棉所的调查结果增加仅为4.1%。这些数据与笔者之前估计的5-10%的增加范围基本相符。即使中国今年未来天气风调雨顺,全年也较难突破2008年的接近780万吨的产量。
其次,“高棉价对纺织行业形成伤害,抑制需求。”
从目前数据来看,2月14日最新公布的海关进出口数据显示,1月全国的纺织品出口额达到了82.4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5.8亿元增长了47%。这显示随着欧美国家逐渐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下走出来,对于产品的需求也得到了恢复。而82.4亿美元的出口金额也是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显示棉花成本的上升较好的传导给下游消费。而之前一直担心的人民币过快升值的问题,也无法抑制棉花的消费。至少出口并没有明显的放缓的迹象。另一方面,从笔者的统计显示,11月份在棉花价格调整以后,棉纱价格的跌幅超过了棉价的下跌,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反而减小。而在近期的棉价上涨之后,企业的议价能力反而增强,春节后,纱价的涨幅超过了现货棉花的上涨,使得企业利润水平有所提高。因此,高棉价下,对于有成本转移能力的企业来说,并不是无解的难题。
两大问题,从供求两方面的不确定,都在近期公布的市场数据中逐渐明朗下来。相对国内1000万吨以上的棉花消费量,至少有200万吨需要依靠进口来补充。而进口棉价格已经突破了36000大关,输入性通胀形势严峻。从近期郑棉的主力持仓来看,前十主力净多单一直保持在2万手左右,预示着主力资金继续看多后市。在这波调整后,09郑棉或将继续追赶高高再上的进口成本,36000元或许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