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数字来看,在棉价“过山车”同时,纺织行业第一季度出口量并不惨淡。海关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4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23.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8.24个百分点。
“这是出口产品价格提升的原因,相反出口形势并不十分乐观。”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高芳表示。
今年一季度,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全球出口价格同比提升了19.46%,其中纺织品价格同比提升了24.31%,服装价格同比提升了15.99%。如果将价格因素剔除,纺织品出口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只增长了3.53%,增速比上年同期的14.28%还要降低10.75个百分点。
高价出口必然影响外贸订单,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更是让纺织服装订单流失。
“一些订单已经开始向东南亚转移,像越南、孟加拉、印尼等国。”高芳介绍。
H&M也证实了这一点。H&M在东南亚也设有工厂,因为中国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人力成本的增加,有一部分低附加值的产品订单已经转移到东南亚的工厂,“我们将此前欧洲一些工厂工艺稍复杂的订单又转移到中国来。”
2011年前两个月,美国从中国进口服装产品数量同比增长8.47%,而美国从越南、孟加拉及印尼进口的增速则为19.25%、31.26%及17.43%。
除了订单的转移,棉价不明朗影响企业不敢接单或者下单也成为出口隐忧。
“棉价走势不明朗,现在订单少,就是有也不敢接大单。”山东菏泽一名企业负责人在参加完被视为“外贸晴雨表”之称的广交会后感慨。该负责人表示,大单和长单很“烫手”,更倾向接一些风险小成本可控的短期订单,而采购商也因为棉价的不确定而谨慎下单。
今年3月底,由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了《2011年度棉花临时储备预案》,预定执行时间确定为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临时收储价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每吨19800元。“很多采购商都将这个作为心理价位,都是用一点采购一点,谁愿意多花钱。”江西一棉纺厂表示。
如果说临时收储价格影响到采购商的心理,那么“下调纺织品出口退税”的传言更影响出口。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纺织行业作为产能过剩、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在重点监控之列。
“年初到现在,国家将下调纺织品出口退税的传言就没断过。部分企业也因此犹疑不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名誉副会长朱兰芬表示。
受此前金融危机影响,纺织服装类商品出口退税率从11%调至16%,而这次的传闻则是退税率下调5个百分点至11%。如果按照2010年出口退税额计算,纺织服装出口退税将减少650亿美元,相当于全行业利润的三分之一。
“低附加值低价优势不再适合中国纺织业。”高芳表示,“中国的生产成本不再有优势,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不再适合中国。需要在产品与研发上下功夫,增加产品附加值,才能对冲价格优势消失所带来的出口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