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走低的棉花价格正在将纺织企业逼上“绝路”。
“德州市80%的中小型纺织企业目前处于限产、停产状态,几乎所有的纺织企业都处在困境之中。”山东省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8月12日上午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国内棉花现货价格从今年最高时的32000元/吨已经跌到了国家收储价格(19800元/吨)以下,这对纺织企业的冲击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冲击还厉害。
“由于纺织业下游需求缺乏回暖迹象,难以快速消化上游库存,棉花企业降价抛售意愿增强,近期国内棉价将继续大幅下调。”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称。
棉价“过山车”
用“过山车”来形容棉花价格的下跌显然非常贴切。
棉花价格从2010年9月份开始一路飙升,直至今年3月份,甚至一度达到35000/吨的高位。高位运行的棉花价格让棉农、棉花加工厂以及纺纱厂兴奋不已,买涨不买跌的道理在这里一样适用。“高点、再高点”成为所有人的呼声,棉农也学会了悟棉惜售,等待更好的出手时机。
然而好景不长。棉花从今年2月17日的每吨34000元一路下跌,一天一个价,有时3天就能降个四五千元,直至目前的跌破收储价,跌幅超过40%,而且还有不断下跌的趋势。
不仅棉花现货价格一路狂跌,在期货市场,棉花的价格也一蹶不振。本报记者注意到,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1109合约从2月份的34000元/吨跌至21000元/吨,跌幅接近40%。而在国际期市,纽约洲际交易所10月期货的价格在4月份最高达到164.64美分/磅,至7月底跌破了100美分/磅,跌幅同样达到近40%。
“棉纱价格跌得更惨。”马俊凯对记者说,32支纯棉纱已从今年3月初的每吨40000元降到目前每吨不到20000元,5个多月时间每吨下跌50%,纺企普遍出现亏损。
根据中国棉花信息网数据显示,纱线库存自2010年11月以来持续攀升,5月达到22.08天,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5月库存的21.58天,并于6月创出历史新高,达到35.2天,远远高于去年同期的8.96天,也远远高于2008年6月金融危机时期的21.67天。
与此同时,截至7月底,还有135万吨棉花商业库存总量,高于去年同期的120吨,更显著高于2008年和2009年的95万吨和90万吨。
低价压垮棉企
“棉价大起大落,这对纺织业是个灾难性的打击。”在马俊凯看来,这个市场不理性,棉农、纺企、下游的织布厂、服装厂、印染厂都在忙着储存棉花、棉纱。现在,棉花缺口的谎言已经破灭。棉价跌幅已经高达1万元/吨。有的大企业存有上万吨棉花,就会有上亿的亏损,小企业扛不住,自然就会破产,这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冲击还厉害。
“整个人的精神很糟糕。”山东省夏津县德鑫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九栋说,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棉花,从来没碰到过这样的行情,诡异的棉价让他有点无所适从。
“只能勉强维持。”夏津县天润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文华表示,自己的纱厂年产4万纱锭,在宋楼镇的规模算是中上游水平,“之前棉价上涨的时候整个市场都很好,价格一跌就全都扛不住了。”
田文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目前2.55万元一吨的价格计算,乘以1.1的织成率,再加上6000块钱的水、电、人工费用,一吨纯棉纱仅成本就需要3.4万元,而32支的纯棉纱卖出的价格仅3.2万元,这些还没有计算运输以及经营的费用。由于田文华在去年8月份订了一些远期棉花,将这些便宜棉花与现有棉花一起使用,再卖些下脚料,即使这样每吨仍要亏损1500元。“宋楼镇放假的企业有20多家,占到七成多。”
实际上,不仅德州,棉纺织产能在全国排第一的山东,全省棉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困难重重,部分企业已处于停产、限产或局部停产状态。
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夏志林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纺织厂的生产有周期性,一般要存3个月左右的棉花,原来存的棉花平均价格大约是29000元/吨,现在生产明显会造成亏损。
谁来掌控棉价?
“此次棉价暴跌跟魏桥近期频繁下调价格有直接关系。作为山东棉价的风向标,魏桥的报价一直是众多企业的参考对象。”马俊凯表示,当然,也不乏游资在期货市场上炒作,进而影响到现货价格。
马俊凯所说的魏桥是指以720万纱锭的产能位居全国纺织业第一的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其每年棉花的消耗量大约100万吨左右,占全国用棉量约10%。
本报记者注意到,随着魏桥纺织7月15日大幅下调皮棉采购价格,棉价遭遇了半个月内的第五次下调,郑棉指数上周创下自2008年12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与此同时,由此导致的恐慌情绪继续蔓延,棉花产业链上的棉农、棉商、纺企都“纠结”其中。
之前的4月份,魏桥纺织也曾连续5次下调收购报价。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政府重点监控的龙头企业,魏桥纺织报价的涨跌,往往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行为,某些时刻,也反映着政府的调控意图。
“通过管控监督重点龙头企业来调控棉市的做法,从去年政府重拳打击农产品涨价风就已开始。”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对棉花行业来说,政府手中可用的政策早已出尽,目前国家手中的储备棉已经所剩无几,而由于进口棉的高价,增发进口配额意义不大,目前进口棉的到厂价比国内棉到厂价格贵了近4000元/吨。
“如今的棉花市场太不健康了,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上述人士表示,这不仅跟市场低迷有关,也需要政策扶持,包括税收、贷款、出口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