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留下来的结果就是,所有需要的材料不仅找到了,而且只用了不到报价十分之一的价格。
张兰还说:“如果人生我们总是逃避,总是回避,遇到困难就回来了,你会发现永远在原点,人家都前进了、永远会赶不上。人生就差那么一步,就差的很大。”
“俏俐”创业者
张兰说:“很少往回看,后来媒体总问我,我才回头看一下”。
她的创业故事是从1989年去加拿大开始的。当年在加拿大,张兰曾把赚钱看作生活的唯一目标。正是那两年辛苦打工积累下的两万美金,使张兰获取了回国创业的第一桶金。
用张兰自己的话说,她没想过从商,没想过要创业。
“小时候倒是想当过当医生,现在还给经常自己打针”,张兰笑着说:“生病了就自己扎一针。”
初到异国,压力不是直观的,而是无形的。或许对下月房租的担心,不及在陌生环境里迷路来得严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一切浪漫的想象,都不过是想象而已。某地匆匆经过的游客,永远比久居此地的人,更容易深陷于此地的美景印象。
对张兰来说,在加拿大遇到了语言文化的不适应。当地人习惯生活独立,财务独立,人们各自奔忙,也不讲究人情,招工时谁要的薪水低就雇佣谁。“去了加拿大以后,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现实的社会,没有在中国有人情味。在资本主义国家确实就是靠独立,靠自己,少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她说。
另一方面,还有鲜明的收入对比:“那个时候国内一个月工资三十多块钱,加拿大是一小时三十五块钱(人民币),就用这个换算,一个小时挣一个月工资,那一天八个小时就挣八个月工资”。
这些差异,让习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里的张兰,迫切地去思考:“一星期都在想,我来干吗了?我回去干什么?我已经带着那么多朋友的祝福和重望来了加拿大,咬着牙我也得挺着,我心里想,既然来了,我要做一点事,我要干嘛?”
张兰说,那个时候中国人没有什么想象力,就是挣钱,多赚钱,让生命有延长的感觉,所以她给定了一个目标——多挣钱。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在两年的时间里,她做了各种杂工,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做六分工作,按照计划,在完成了两万美元的既定目标之后,张兰马上回国了。
是否犹豫或者后悔?她说:“其实信念不用太宏伟,信念很简单。当你坚定了一个信念的时候,你就朝着信念走,一定会实现,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