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棉价“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棉农、棉商、纺企“伤不起”。棉农惜售、观望,交售进度明显减慢,至今棉农手中还有15%的棉花没有卖出,只能等到9月份与新棉一起出售;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不敢敞开收购,收收停停,目前库存量大的亏损严重;纺织企业库存增加,销售困难,难以维持正常经营。纱价上涨时,纺企订单少,纱价下跌,下游观望情绪浓厚,采购不积极,棉纱严重滞销,库存量大增。
面对史上罕见的困难境遇,纺织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压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山东省德州市位于鲁西北平原,是全国重要的产棉区之一,既是产棉大市,也是用棉大市。该市拥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415家,其中棉纺企业247家,生产规模500万锭,产能为山东省的1/7、全国的1/20。据调查,目前德州市中小型纺织企业中50%的停产,30%的限产,一些大型纺企开工率也普遍不足。去年以来,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棉价暴涨暴跌,因此只能接一些短单、小单,难以正常安排生产。
作为知名的棉纺产业集群地,以中小型纺织企业为主的夏津县在这波棉价大起大落中成为“重灾区”。夏津县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常年植棉面积达60万亩左右。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纺织产业,全县棉纺企业达到140家,纺纱规模220万锭,成为“中国纺织名城”。近几个月来,各企业想尽各种办法促销,但还是销不动,棉纱库存普遍达到一个半到两个月左右(正常库存为15~20天),库存压力增大,占压了大量资金,周转非常困难,无钱购进原料,不少企业无奈地选择了停产放假。
夏津县源丰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中锋感慨地说,去年虽然棉价上涨,但却是纺织企业近十年来日子最好过的时候。今年3月份棉价开始大幅下跌,按说原料降价对纺织企业来说应是好事,但实际上下游织布、服装等行业对棉价盯得很紧,一看棉价下跌,就要求降低棉纱的价格,但这些纱所用棉花是春节前后棉价高位时买进的,每吨都在2.7万元以上,而现在棉价已跌到每吨2.3万元以下,每销一吨纱就要赔上六七千元。
近期棉价大幅波动,企业只能接一些小订单,大订单不敢接。而随着大订单的减少,库存量逐渐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当地多为3万锭以下的小型企业,产品档次低,资金链短,库存压力更大,这也是当地停产企业多的主要原因。
赵中锋表示,目前纺织企业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停产不是最好的办法,当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库存量,减少资金占用,想方设法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