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2006年10月蒲凌尘跟奥康董事长王振滔初次见面时谈的看法。“也就一杯咖啡的时间,王振滔就决定打这个官司”。
当时,外界对奥康的决定有诸多疑问。奥康当时的外销产品仅占总销售的10%,反倾销对其影响微乎其微,为什么毅然决定打这样一场战役?此类诉讼一拖就是两年,很可能官司没打完,征税时间已结束,还值得一打吗?加之胜算不大,企业要花上数百万元是否有意义?
“这场官司必须打,输了也是赢,赢了就更赢!”12月7日,王振滔回忆当初的决定时依旧掷地有声。“那时入世才5年,我们都像小学生,对世贸组织的很多规则还很陌生。面对欧盟的反倾销,光有不满或自认倒霉是没用的,应该用WTO规则赋予我们的权利进行抗争,抗争过程就是一种学习。”
作为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王振滔特别在乎的是,“做鞋本来就很辛苦,反倾销要影响多少鞋企的利润,多少工人因此失业?”以2006年为例,欧盟反倾销影响到中国制鞋业上下游共200万人的就业。
“虽然商务部和协会也在做一些沟通和游说工作,但也得有企业出来挑大旗据理力争。”12月15日,中国皮革协会制鞋办公室主任卫亚非对笔者表示,根据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应诉企业可以追求单独税率。
奥康本想携手更多企业一起上诉以扩大影响,但多数企业因为“打官司费时费力还很可能打不赢”而不愿意。最终,2006年12月28日,奥康、泰马、金履等5家企业正式将起诉材料递交给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法院,理由是欧委会对中国企业出口欧盟鞋类产品的成本分析不准确。
代理此案的中方律师就是蒲凌尘,他也是中国打火机打赢入世后反倾销第一案的辩方律师。
“要继续表达我们的观点,只要不撤诉就不算失败”
卫亚非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商务部就欧盟皮鞋反倾销第一次来温州开听证会时,一个鞋企老板站起来说:“我们不想打官司,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渠道能解决?”
“打官司要花钱,还需要具备相关知识的人,很多中国企业不愿意应诉,遇到案件绕着走。”卫亚非坦陈,最开始协会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她与国内外众多鞋企和商会打了多年交道,最深切的感受是:“遇到官司不要怕,一定要打!”企业可以藉此熟悉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游戏规则,也可以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2006年10月23日,奥康决定打官司。11月6日,我来报到,一来就连续12天准备材料,每天忙到夜里十一二点。”12月7日,在奥康法务部总监罗贤忠那里,笔者看到与此案相关的三沓厚厚的复印材料,涉及财务、质量、用工、环保等资料。奥康原来没有专职律师,决定打这场跨国官司后,立即招来了专职律师罗贤忠与蒲凌尘对接,此后又设立了法务部。
据蒲凌尘介绍,在启动诉讼程序之后,欧盟委员会和中方企业依次进行两轮书面答辩。结束后,还有一轮口头答辩,最后再由欧盟法院在此基础上作出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