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数码电子 » 正文

华为“弯道超车” 首次越过爱立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7-28 08:44:37    来源:深圳特区报    评论:0
导读

  图为华为公司内设立的产品展示区。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铠峰 摄  全球通信设备业普现下滑,华为却首次超越业界老大爱立信,成

  图为华为公司内设立的产品展示区。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铠峰 摄

  全球通信设备业普现下滑,华为却首次超越业界老大爱立信,成为全球半程冠军,引来业界一片惊叹。华为何以逆市登顶?细究华为的转型之路,正始于全球通信业低迷期开始的2011年,其转型升级的敏锐与快速先人一步,而且,多年坚持创新而逐渐成型的国际化研发体系,有力地支撑华为成功实现“弯道超车”。

  ●低迷初期早一步转型

  时值盛夏,各大通信设备厂商纷纷发布今年第二季度财报,却让人感觉寒意深深。爱立信第二季度净销售额仅增长1%,但净收入下滑63%;全球第三的阿尔卡特朗讯此前发布业绩预警,预计第二季度运营亏损逾4000万欧元,无法达到2012年的利润目标;诺基亚西门子第二季度销售收入同比下跌8%,并计划在2013年年底前裁员17000人。

  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使得电信运营商普遍缩减开支,全球设备商都在面临艰难时刻,华为上半年营收却同比增长5.1%,营业利润环比上升20.3%,让人为之一振。

  华为从电信设备商向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始于2011年,该年正是海外电信运营商普遍收入锐减、利润下滑,电信设备商纷纷启动裁员之时。华为从原来主要面向运营商,转为发力运营商、企业业务、终端三大市场,并对应成立了三大业务集群。

  仅仅不到一年,逆市增长的成绩单说明了转型升级的及时。在运营商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正是凭借快速转型,华为避免了陷入低谷。

  ●“几条腿”补上短板

  漂亮转身,源于对自身“短板”的充分认识和及时补强,这在华为新进入的企业业务、终端两大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

  针对企业业务市场,华为果断收购华为赛门铁克公司,补上软件集成和信息安全的短板,携手海底捞推出的“天涯火锅”聚餐系统火爆网络,验证其转型的由“硬”变“软”。

  补强渠道,避免过于依赖运营商,实现“两条腿走路”,是华为转型后有别于同行的一大变化。最新数据显示,华为在全球拥有2000多家渠道合作伙伴,包括200多家总经销商和增值经销商等一级渠道合作伙伴。

  手机原先只是华为销售网络设备的赠送品,现在已成为终端业务集群的“当家小生”。华为为此一反常态:赞助欧洲足球促进知名度,大打设计牌推出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机,高管也从隐身幕后到狂刷微博“吆喝”手机。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华为以12.16%的份额排名第二。这反映出华为从B2B到B2C的转型已初见成效。

  在传统的运营商网络市场,华为仍在无线、光接入、光传送和分组微波等各个细分市场持续领先,承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数据中心。

  三路齐发,全面开花,使得华为有底气领跑业界。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以华为一贯的低调风格表示,该公司对全年经营和盈利较为乐观。

  ●国际化研发开始成型

  业界都喊转型,为何只有华为想转就转,而且能转快转?国际化研发体系,是其秘诀。

  多年来,华为一直坚持将每年收入的10%投入研发。仅2011年华为研发经费就超过200亿元,2011年华为的全球PCT专利申请量达2463项,位居全球第三位。截至目前,华为以15000项专利领跑中国企业,其海外专利申请总数近10000个。

  1989年,华为在印度班加罗尔成立首个海外研发机构。22年来,华为已在海外设立了23个研究所,并与全球主流运营商成立34 个联合创新中心,其国际化研发体系已然成型。

  在全球技术“高地”、人才“富矿”并行布局,是华为国际化研发的“脉络”。在海外研发布局的头十年,华为主要是从技术开发到技术转移,随后十年间,华为海外研发机构逐渐进入基础研究。至此,华为的海外研发机构,有设在美国、瑞典、加拿大等技术“高地”,也有设在印度、俄罗斯等人才“富地”,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整体性较好的全球研发体系,而且形成独具特色的研发管理模式。记者 吴凡

 
 
关键词: 华为 爱立信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4243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