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外国公司只是把中国作为生产制造中心,而3M则坚持走本土化创新之路——在中国就要做中国市场需要的东西(China for China)。”
一场防控“灰霾”元凶——PM2.5战役打响,3M N95防护口罩着实火了一把,而这家原本在专业市场备受肯定的3M公司也因此频繁地走近了公众的视野。事实上,3M的产品几乎无处不在。从报事贴到透明胶带,从屏幕增亮膜到高速公路反光指示牌,从医疗产品到家居用品……全世界有一半的人每天直接或间接地与3M产品“亲密接触”。
“很多外国公司只是把中国作为生产制造中心,而3M则坚持走本土化创新之路——在中国就要做中国市场需要的东西(China for China)。”日前,3M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财务及运营副总裁胡奋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的专访,他从1992年起见证了3M中国的成长。
紧抓行业轮动机遇
这家以创新和多元化为血液的3M公司创建于1902年,全球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2011年在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位列第365位。在欧债危机的阴影下, 3M仍达到了不错的增长。根据2011年财报,3M年销售额达到296亿美元,同比上涨11.1%。
而在这份成绩单中,中国市场的表现较为亮眼。据记者了解,1984年,3M公司来到中国,在深圳经济特区之外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1992年9月,胡奋加入3M中国任财务总监,当时的3M中国还只是一家年销售额1.4亿元的小公司,而2011年这个数字达到200亿元,19年140多倍的增长。截至目前,3M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超过了10亿美元。
胡奋说,在这19年里,他是看着3M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不断发展。在胡奋刚进入3M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全新阶段的时候。“当时,中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路、架电话线、修光缆、建设电网等,而多元化战略下的3M在这些领域均有涉猎,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电缆接头等,绝大部分用的都是3M的产品。”胡奋对记者娓娓道来。
随后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中国制造业开始崛起。“大量生产的电脑、手机、冰箱等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而这些东西都需要3M的产品,其中涉及到的胶、膜、光学产品等都是3M的核心技术。”胡奋补充说。
“由于3M产品多、行业广,因此也抓住了每一个产业轮动的机遇,占到了先机。”据介绍,目前,3M中国在全球业务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比重,已经成为全球除美国以外最大的分公司。与此同时,加上兄弟公司通过各种渠道销售产品到中国大陆,“中国市场对于全球业务的贡献率将远高于10%”。胡奋坦言。
研究政策是必修课
对于3M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只有携带创新基因才能迸发出无限的发展动力。“3M全球公司每年有不低于6%的研发投入,而3M中国更是高于全球平均数。3M公司每年有35%的销售额是来自于过去4年里新开发的产品。”胡奋称。
而对于3M如何抓住下一个发展机遇,胡奋不假思索地告诉记者,“未来新能源、医用产品肯定是重点,中西部肯定是加速发展的地区。”
正当记者对于他的肯定判断迷惑不已时,胡奋笑了笑说,“其实,我可没有那么强的预知能力。”胡奋毫不掩饰地表示,其实3M中国成功的秘诀无非就是跟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走。
研究政策,可以说是每一个公司高层的必修课。“我所说的新机遇都是跟国家‘十二五’规划密切相配的行业。”胡奋指出,中国市场已经够大,必须要深挖中国市场。
事实上,早在2011年9月,3M就已在中国市场布局新能源领域。3M材料技术(合肥)有限公司一期及二期项目总投资达10亿人民币,一期项目计划将于2012年底建成投产。“此次3M在肥设立封装材料生产基地,将为国内主要光伏企业提供配套。”胡奋表示,我们投资合肥项目一是基于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客户去了。“据说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将到四川成都宣布投资设厂,如果他去,作为供应商的我们一定会积极考虑是否跟进。”胡奋透露。
对于未来3M中国市场的预期,胡奋对记者表示,今后的5年,3M中国将成为全球业务发展最快的地区,“预计5年内中国地区业绩增长率在15%—2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