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王天凯会长(右)向“2012中国纺织学术大奖”获得者徐卫林颁发10万元奖金。 图②:姚穆(右一)、周翔(左三)、孙晋良(左一)、郁铭芳(右三)、周国泰(右二)、蒋士成(左二)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团聚在2012中国纺织学术年会。 本报记者 徐国营 摄
10月23日~24日,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协办的2012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本届学术年会以“学术引领,协同创新”为主题,是继2011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成功举办之后的又一次学术盛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国家发改委正司级巡视员贺燕丽,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上海市松江区副区长张培荣分别在会上致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等作了主题报告;姚穆、周翔、孙晋良、郁铭芳、周国泰、蒋士成等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悉数到场,来自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的纺织界专家和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的师生,以及来自海内外的知名纺织企业代表共同参加了本届学术年会,参会人数达500多人。
王天凯在致辞中介绍了当前我国纺织行业所面临的形势,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国际市场疲软加上国内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及劳动力成本上涨,使得处于纺织行业末端的生产加工型企业备感压力,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提出,要加强纺织行业人才培养,带领行业开展学术研究,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入到纺织科技发展中,依靠学术力量推动纺织行业创新,坚定不移地实现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
贺燕丽指出,当前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处于调整与振荡的环境之下,各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一些处于行业中下游的纺织生产型行业,在科技进步与发展创新方面显得动力不足,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能够与时俱进、及时找准切入点,主动承担行业责任,连续两年邀请国内外优秀的学者、企业家带着他们的成果来到上海,开展学术交流、发展学术经济,是非常值得肯定与鼓励的。她希望学会牢牢抓住机遇、强化责任、务实创新,切实推动学术与经济的结合,指导企业完成转型,推进产业稳步升级,助力行业跨越式发展,为中国纺织作出应有的贡献。
朱雪芬指出,作为中国科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的创新及发展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次大会内容紧扣主题,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行业从引领到创新的发展道路,要把学术年会办成有特色、有亮点、有水准的科技盛宴,成为行业学术研究的一面旗帜,为行业升级作出突出贡献。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作为纺织行业的工程师之家,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纺织行业中来,今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继续开展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的评选。根据《中国纺织学术大奖及学术带头人评选条例》(试行),经各省市纺织工程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各团体会员单位的评选推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来自行业科技管理部门和学术团体的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网络公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24届理事会批准,决定授予徐卫林“2012中国纺织学术大奖”,授予黄翔、李翼、宋西全、孙玉山、王桦、王华平、张兴祥7人“2012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荣誉称号。此外,依据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评选条例》,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评审委员会组织纺织行业相关领域专家,对参加2012中国纺织学术年会论文征集的200余篇论文进行了认真评审,向15篇优秀论文颁发了“陈维稷优秀论文奖”。
孙瑞哲在题为“加快学术研究的协同创新,重塑学术精神的价值内核”的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着不确定风险日益凸显、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阶段,实现“科技强国”的关键在于通过加快“协同创新”的步伐,进一步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深度整合,实现产业链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下的价值最大化。而“协同创新”的落脚点与根基在于紧密围绕产业中观与企业微观两个层面的有效需求。其次,“协同创新”涉及到行业策略层面的路径选择。围绕现实的产业环境分析,需要在突破原料瓶颈、构建环保绿色产业链、针对产业用纺织品新经济增长极的纺织加工制造技术的协同创新四个重要突破口进行集中发力。
周翔就“纺织工业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作了主题报告。报告阐述了纺织行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而全球气候变暖将是人类在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了解排放物的性质及其来源,进行碳足迹评估,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并减少其排放量。周翔提出了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必须将低碳、环保和人类健康作为首要前提。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潘宁教授围绕纺织材料的结构层次化与其性能之间联系进行了论述,报告采用了集中不同的方法对上述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不仅揭示其中的几何及物理机理,同时将这些机理用于新纤维工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东华大学的俞建勇则以“功能纳米纤维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为题,详细介绍了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
此外,大会设置了“纤维材料”、“技术纺织品”和“现代纺织加工技术”三个分会场。纤维材料分会场邀请了多位知名的纤维研究专家及企业技术工作者,就高性能聚芳醚酮纤维的大分子取向结构的研究、生物质纤维及其应用、镍铜基合金纤维导电与磁性质之探讨、AOPAN 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酶膜反应器中的应用研究、芳纶基抗静电纤维的研究、熔融纺海岛型纳米纤维的制备与性能、可规模化养殖蜘蛛丝蛋白材料及其生物相容性等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
在技术纺织品分会场,来自海内外的权威专家及学者就多功能织物及生物纤维的材料设计与分子纳米组装、预防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染及杀菌性纺织品的开发、远红外线织物放射率受汗液与光照影响研究、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疲劳破坏和疲劳强度设计、超纤维增强塑料的高耐冲蚀性、高性能纤维立体织物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和以电化学法制备人工骨编织物支架加工技术及其特性评估等全行业的热点及新技术作了精彩报告并进行了热烈讨论。
在现代纺织加工技术分会场,演讲嘉宾的报告集中在目前应用于纺织行业的加工技术方面的研究及探讨,诸如图像技术在纺织服装测量中的应用、全聚纺的技术优势及其织物外观特点、用于在线冲击测量的大变形织物基应变传感技术、纺织材料的形及其重要作用与结果、基于纳米构造的仿生结构生色、棉秸秆天然纤维素纤维的提取工艺与纤维形态等内容,都引起大家的积极关注。三个分会场的报告可谓此次学术年会学术交流的重中之重,每个分会场的选题及报告都代表了纺织行业各领域最前沿、最先进的成果,为前来参会的代表奉献了一场纺织学术界的饕餮盛宴。
在关注学术研究的同时,2012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为了将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紧密结合,实现学术引领,协同创新的目标,于24日进行了“最新科研与高新技术孵化成果发布”。经过专家严格甄选之后,共有11个项目进行了现场发布,其中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关键技术及装备应用研究、膜裂法聚四氟乙烯纤维工业化生产技术与应用、年产1000吨T300碳纤维国产化成套设备与技术等项目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与会者认为:加快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并将这些技术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企业自主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将有助于加快“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