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到底塑化剂有没有国家标准?高档白酒有没有超标?塑化剂的危害又有多大呢?
去年台湾也爆发了食品塑化剂污染风波。当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严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人为添加塑化剂,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为0.3mg/kg。按这个标准,酒鬼酒被检出塑化剂超标260%。
但是湖南省质监局表示:卫生部没有将塑化剂指标正式列入白酒产品的标准。前述卫生部的函也“由于不是法律、法规,对企业并没有法律约束力”。事实上,不仅我国,其他国家以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都没规定酒类中塑化剂的限量标准。
酒鬼酒也趁机大喊冤枉,称自己的产品符合两大国标:《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以及《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GB2757-1981》。甚至有人宣称:按人体耐受摄入量和人均预期寿命,“适量情况下”,“超标”的酒不会造成人体伤害。
的确,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无论中外各国的食品标准,都不可能涵盖一切有可能被无良商人主动添加或放任残留的“坏东西”。而且新涌现出来的“坏东西”到底有多大危害,多少限量以下绝对安全,一时也难有明确结论。那么一个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一旦食品标准跟不上“潜规则”的发展怎么办?
这方面,我们是有惨痛教训的。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之前,所有权威文献都称三聚氰胺无毒。这也让当时一些无良奶农、奶企有恃无恐,肆意添加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成为整个奶制品行业的潜规则。结果呢?中国数以万计的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为此付出了健康代价,“大头娃娃”更是触目惊心。再比如,今年上半年的毒胶囊事件中,所谓“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天吃6个铬超标胶囊也不会有问题,后来其被揭露出所挂“卫生部专家”头衔为假。
对于当下商家、专家们急于表态塑化剂不致中毒的态度,恐怕也得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塑化剂超标可能不会造成急性中毒,没必要过分恐慌;另一方面,本着对人民健康负责的态度,宁可将标准提得高一些,也要避免因为标准过低造成公众不可挽回的健康损害。
现在既然卫生部依法将食品中DBP的最大残留量规定为0.3mg/kg,即便上述函件还不是国标,但也是卫生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规授权制订的法定临时限量,企业理应遵守。在没有足够的科学研究推翻这个标准之前,白酒的行业标准只能高就不能低估。酒鬼酒“超标”了,其任何辩解都是苍白的!一个有良心的企业绝不应把安全标准的底线当作自己的追求,也绝不应拿消费者的健康做“毒理试验”。
要挽回白酒行业的信誉,酒类协会应向公众明白解释:为何两年多来协会数次向企业强调的塑化剂超标问题,却对公众秘而不宣呢?要挽回行业公信,白酒企业要从把软胶管换成钢管之类质量提升做起,迅速查明塑化剂是怎么进入白酒里的。否则,公众凭什么花几百几千元买你们的产品?消费者不会再容忍一个三聚氰胺式的行业潜规则。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