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终于答应卖稀饭了。但他却不愿在仁寿县城卖,因为这里债主多,肯定不得清净。于是,夫妇俩决定去西藏。因为债主不可能一下找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1999年3月的春天,李姐夫妻俩来到了成都,准备从这里前往西藏。可是,夫妻俩一打听机票价格就傻眼了,从成都到拉萨一张机票就要一千多元钱。如果坐汽车,一周后才能抵达拉萨。可李姐的心脏不好,还有高血压,根本不能坐长途汽车。犹犹豫豫中,他们滞留在了成都双流机场附近。在滞留的那几天里,夫妻俩决定先在机场附近的双流县城卖稀饭。
接下来,他们跑破脚板,磨破嘴皮,才在双流县城棠中路找到了一个只有6平方米的门面,花3000元的年租费租了下来。办完各种手续,他们的钱已用光了。辜强只好又悄悄回到老家,向自己的亲戚好说歹说借了6000多元钱,加上这笔钱,李姐夫妇总共投入了1.5万元,稀饭店总算开张了。
延年益寿稀饭你喝过吗?美容养颜稀饭你喝过吗?
稀饭的确不好卖呀!两口子起早贪黑地干呀干,但稀饭店的生意并不见好。开张三个月,就亏本3000多元。面对这一切,李姐急得寝食难安。她明白,再像这样下去,不但赚不到钱,反而又要增添新债。
一天,一位工商局的同志前来收管理费,李姐向他倒苦水。那个同志只说了一句话,就把李姐镇住了:“开稀饭店啊,一定要改变经营理念,要有创新意识才行。”李姐并不太懂什么“理念”,什么“创新”。但她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要变才得行,不变只有死路一条。
怎么变呢?晚上一收工,夫妻俩就躺在几条板凳拼起来的“床”上开起了“卧谈会”。李姐自言自语地说:“早上喝稀饭是中国人的传统,那么改在中午或者晚上喝稀饭可行不可行呢?”“是啊!为什么不能把稀饭当成正餐做呢!”丈夫也兴奋起来。
思路一打开,两口子便顺着这个方向热烈探讨起来。李姐认为:中午晚上喝稀饭是可行的。原因有二:一、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对大鱼大肉吃腻了,喝点稀饭爽爽口是一种“必要”;二、如果把稀饭当成正餐来吃,就必须改变一些特点,“素稀饭”肯定不能满足需要,只有推陈出新,改良稀饭品种,推出营养又可口的“荤稀饭”才行!比如“鱼稀饭”系列、“腊肉稀饭”系列、“斑鸠稀饭”系列、“肥肠稀饭”系列等等。另外,还可根据稀饭的特点配置各种各样的菜品。这样,就把大餐的饮食特点结合了进来。卖稀饭也就不可能再是微利行业了。
两口子越想越兴奋。第二天,他们就开始分头行动起来:丈夫辜强负责搞“课题研究”,就是熬稀饭;李姐继续研究“战略问题”。为了创建属于自己的稀饭品牌,她给自己的稀饭取了一个通俗易记的名字——李姐稀饭大王。
夫妻俩各司其职,配合默契。为了创建“稀饭大王”的品牌,辜强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便研究出了十几种荤稀饭,还发明了一种他最为得意的食品——“野生蒌龙花粥”。这是一种绿色食品,全天然、全野生、全绿色,而且还有清热解毒的药用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