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渠道商圈 » 创业故事 » 正文

中移动与腾讯再度“交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19 09:56:34    评论:0
导读

  【阿里巴巴创业】    微信用户破3亿威胁传统运营商 马化腾出面否认微信威胁论  针对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抛出的腾讯威胁论

  【阿里巴巴创业】

  

 

  微信用户破3亿威胁传统运营商 马化腾出面否认微信“威胁论”

  针对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抛出的“腾讯威胁论”,腾讯CEO马化腾上周末在广东互联网大会上称,腾讯与运营商关系是上下产业链承载关系,不是外界所说的对立和并行的关系。早在几年前,腾讯和中移动就曾因“QQ以极低代价吞噬GSM网络流量”而爆发冲突,业界分析双方矛盾未来不可避免。

  不到4个月 微信用户增长了1亿

  上周末,腾讯CEO马化腾在广东互联网大会上透露,明年1月微信用户数量将破3亿。从2亿到3亿,仅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强大的微信不仅对传统运营商业务构成巨大的冲击。目前,通过手机拨打美国长途需收费数元每分钟,而微信在wifi网络下几乎是免费,还能支持视频通话。

  “如果按照用户数量来衡量,腾讯实际上已经是中国的第二大运营商。”中国联通(600050)宽带在线总经理何华杰对外表示。目前,中国移动拥有超过7亿的用户,腾讯QQ用户活跃用户数达7亿,微信用户数达3亿。

  微信的迅猛发展令移动联通等大型运营商感受威胁。中移动总裁李跃不久前表示,腾讯QQ占用运营商信令资源非常大,中国移动和腾讯相互之间应该有沟通,全世界运营商网络被即时通讯系统干扰,甚至出现大规模阻断案例也不少。

  矛盾所在:

  移动短信收入首次下降

  担心自己为他人作嫁衣

  虽然微信等OTT应用带来了中国移动数据业务大幅增长,但更大的收入却并未被中国移动获得,并日益沦为腾讯等OTT企业的数据管道,运营商如不加速转型和寻求应对之道,将最终丧失市场竞争能力。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称,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业务的摧毁作用很大。这种叫创造性的破坏,整个电信运营商重新定位,原来的千亿级语音业务,几十亿或者几亿量级的数据增值业务,今天都面临着被其他业务替代,用全新的模式提供。

  虽然腾讯为移动联通带来了大量的流量,但却没有带来相应的收入,相反,中移动的短信收入今年还出现首次下降,这也是双方发生冲突的导火索。陈金桥认为,从全球趋势来看,过去十年间,带宽迅猛增长,每个GB带来的价值下降很快,对于提供管道运营商来讲,会担心自己为他人作嫁衣,对传统的模式会有巨大的威胁,但对产业链上其他参与者来说,却又是很好的局面。

  矛盾走向:

  双方矛盾未来不可避免

  运营商需要重新定位

  对于双方如何化解“冲突”?陈金桥认为,这需要产业价值链重塑,运营商重新定位。马化腾认为,一方面,运营商在从过去以语音业务为主转向未来以数据业务为主的时候,原来网络基站、容量的确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需要一个升级。另一方面,腾讯一直在对自己的移动应用进行优化,减少了运营商的数据压力。

  爱奇艺CEO龚宇认为,微信等通讯类应用,占用运营商资源太多。但视频类用得越大,其收入规模越大,用户对他们的服务需求就越大,拉动用户扩带宽,可以增加他们的ARPU值,提供更多服务。

  马化腾表示,“互联网开发商和运营商是一种互惠共赢的关系,并不是对立或者并列的,是上下产业链承载的关系。这种关系就好像是高速公路和上面的汽车一样,或者是商业地产和里面的商店一样,如果商店经营得越好、客流越多,那么商业地产的价值、租金以及物业一样增值,这是合作共赢的方向。”

  这些都逼迫移动等运营商对传统业务进行调整,加快专业化公司的建立,但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链接:中移动与腾讯多次“交火”

  2006年底,中移动调整SP服务政策,腾讯被迫取消移动QQ业务。之后,腾讯代之以手机QQ业务,用户需下载客户端到手机上才可正常聊天。

  2010年,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就“腾讯移动QQ以极低的代价吞噬移动GSM网络流量”问题,和马化腾直接面对面交涉,要求腾讯必须为手机QQ额外支付费用,否则就不再允许QQ走WAP通道。据称,这个额外费用最终被以“信令费”收取。

  (责任编辑:leonlee07)

  打印 分享 评论 分享到:

  分享 顶一下 (0)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5840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