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民营企业要进入世界500强,我觉得胜算不多,唯一的突破就是在点上的,而不是面上。”他所选择的“爆破点”也已确定。
【红豆集团总裁】
他是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中少有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正式代表,某种意义上,他是苏南经济和乡镇企业党建的获得肯定的印记。这位从读书始便将“竞争”视为自己生命的企业领袖,很清楚自己选择的道路有多艰难,“中国民营企业要进入世界500强,我觉得胜算不多,唯一的突破就是在点上的,而不是面上。”他所选择的“爆破点”也已确定。
【原声】
我们走的是相对多元化道路。比如在轮胎领域我只做长途运输的专业轮胎,在医药领域我只做肿瘤医药也就是红豆杉的延伸。我们采取的策略是集团相对多元化,下面的公司高度专业化,这种专业化指的是在人才和产品上。
进入什么领域是相对于你拥有的资源而定的,如果所拥有的资源只能支撑一个产业,就不要再去做第二个。红豆现在突出这四块,再压缩就难了,但也不会再进入新的行业,这四个行业足够我们干一辈子。
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你要敢竞争,并且在竞争中不断长大不断进步。有多长时间没有感觉到竞争的压力了,就是有多长时间没有成长和进步了。
我是一个很有竞争意识的人。从小到大我一直是班长,小学到初中我都考班上第一名,高中时转过一次学,刚到新学校一下子掉到了十几名,但等到毕业我又考了第一。在22岁那年辞掉大学老师进企业,因为我不怕面对不同的竞争。那时大学毕业生就是国家干部,我很多同学都留在高校和机关,看上去我是选了一条最不保险的路,现在几十年下来看,我觉得我是最保险的,能力是最保险的饭碗。
在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还要善于竞争。我认为一个人要超过另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学习对手,并且结合自身长项。不怕落后,就怕不学习。贬低对方是不可取的,当全世界只有两个人竞争时,这样做可能取胜,但违背了道德。实际上是,竞争者不可能只有两个,所以要不断学习、互相学习。
对于企业管理上的竞争理念最早要追溯到我在深圳大学的学习经历。有一天我的一个同学来问我,愿不愿意去他的荔枝园工作,说他是经理了,这个对我刺激很大。那时是1985年,深圳大学当时就有很多勤工俭学机会都是竞争上岗,学生都很有活力,而在八十年代这种方式内地是没有的。
所以我从1988年进入这个企业就建立的竞争机制确实是个典型特色。红豆那时还叫港下针织厂,本来只有一个二十人左右的销售科,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科室一分为二。然后随着我管理范围的扩大,我就一直推动这个理念,衬衫和西服都分成了一厂二厂,供应商招标过程每次选择至少两家,不让他垄断。再之后,所有的职位也是竞争上岗。我们要求所有的厂长、经理、科长都竞争上岗,同时在投票时我不投票。如果22000名红豆人都在琢磨和领导的关系,企业必败无疑,只有考虑业绩才能让企业向上。职位是通过制度还是关系取得的,是衡量企业是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
我认为,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竞争,否则就没有了市场经济。这么些年看下来,效果非常好。红豆的产业也都处在竞争性的过剩的行业,大多是消费品,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竞争,也没有我们在整个行业里的胜出。通过提高内部竞争,我们提升了对外部的竞争力。
民营企业还是有着“夹缝生存”的无奈,赋税过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不断扩大,最受限的一点体现在用于投资的资金上。我认为利润部分如果用于再投资,全部退税都可以,这些钱应当拿去购买更先进的装备不断发展生产力。美国等国开始回归实体经济了,下一轮我们要跟国外的实体经济去比,如果他们更先进的话,我们可能就被淘汰了。要鼓励老百姓、民间资本不断投资先进的装备,通过技术改造让设备更新,同时能够吸引和留住好的人才。
党的方针政策是民营企业最大的机遇。我们走大道,不要走小道。民营企业要处理好“官商关系”,不是与官的关系,而是与政府的关系。良好的政企关系就是企业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去做了,才是好的关系,这绝不是私下的关系。每一轮我们都抓住了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