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渠道商圈 » 创业故事 » 正文

[财经名人堂]张小平:移动阅读的春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10 08:29:29    评论:0
导读

  中广网北京1月6日消息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用户已经习惯免费阅读,导致传统的书籍市场逐渐萎

  中广网北京1月6日消息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用户已经习惯免费阅读,导致传统的书籍市场逐渐萎缩。但是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网络媒体积极布局移动阅读领域,手机阅读异军突起,移动阅读产业未来该如何分析,互联网观察者、知名财经作家张小平为您点评。

  张小平:近日一段亲身经历,让我领略到了移动阅读的威力。一次在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网站上浏览时,我无意间看到一本书《好泡沫还是坏泡沫:中国经济的出路与重生》。它的作者叫倪金节,是我的一位朋友,他一直长期专注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研究,此书是他前几年来积极思考的成果。但据我了解,由于作者知名度有限等一些因素的影响,此书于2010年7月份出版后销量平平,首印一万册后并没有再加印。

  让我感到十分意外的是,在传统出版渠道不温不火的一本书,进入移动阅读渠道后却仿若起死回生――截止到2013年1月3日,此书在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的中信出版社专区排行榜上位列第一,点击数为130000多万人次。其不同际遇,有如天壤之别!

  个案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移动阅读产业的诞生与迅速崛起。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的月访问用户达到8500万,日页面点击率达到5亿人次,月收入上亿元人民币。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分别推出了自己的阅读平台,而国内各大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涉足手机阅读,淘宝推出了淘花、腾讯推出了手机QQ阅读、百度推出了手机版的文库。

  那么,到底是谁制造了移动阅读这样大的一块奶酪?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简单的追溯一下近十年来中国社会关于图书的阅读、出版、传播的历史。我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观察,进行了如下的总结:

  第一个阶段是自说自话。2003年9月,应某出版社之邀,我和另外两位同事一起将十几篇采访报道结集出版名为《红颜财富》的图书。那个时候,网络与传统出版可谓泾渭分明――传统的出版物根本没意识到要去借助网络进行宣传;而在网络上流行的阅读,是《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之类的网络文学,网络文学一度为传统的报刊和出版社所不屑。

  第二个阶段是互相借势。2006年等我出版第二本、第三本书的时候,日益蓬勃发展的网络开始与传统出版渠道互相借势――诸如《盗墓笔记》、《诛仙》、《明朝那些事儿》等网络文学作品开始走下网络论坛,成为风时一时的畅销出版物;同时,日益庞大的网络空间也需要传统的报刊和出版物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内容来填充;而传统出版社也意识到网络传播的神奇力量,于是纷纷借助它来宣传自己的新书。

  我的电脑里,至今还保存着时间为2006年6月的一份《腾讯网络转载授权书》。在当时,出版社和作者的潜意识里,觉得能借助腾讯之类的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是一件很酷、很爽的事情,只要不付给他们传播费用就暗喜不已了,至于向它们去索要稿费则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第三个阶段是利益纠结。2008年底,当时的中国首富黄光裕被捕入狱,一直报道财富人物的我迅速于2009年4月推出了相关图书《首富真相》,一跃成为当时的财经畅销图书。那个时候,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探索收费阅读的模式。2009年12月,新浪读书频道找到我,和我签署了三本图书的数字作品独家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对所有收益,我和新浪进行7:3的比例分成。这对于作者而言,又是一件很酷爽、很有想象空间的事情。

  但事实证明,这个协议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因为当时的网民已经养成了免费阅读的习惯,而且没有经过授权的图书在网络上肆虐泛滥,让网民哪怕掏出几毛钱来读一本书都很困难。2013年1月4日,当我好不容易找出当年的账号和密码登录新浪相关页面后,查询到我当时签署的三本书在两年多时间内的收益纪录:共实现销售额668.83元,我的稿费分成为454.05元。

  虽然其收益之低让我丝毫没有把这些稿费取出来的冲动,但我仍然能理解并感谢这些互联网公司对于新兴的电子阅读方式的推动和相关商业模式的积极尝试。

  第四个阶段是成果分享。如果说在前三个阶段,互联网公司、出版社、作者和读者等几方,在推动新兴的阅读方式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和有益的尝试,那么,在这个阶段,几大运营巨头的介入,则将电子阅读及移动阅读作为一个产业推向了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

  有人批评,三大运营商不过是凭借垄断手段截取了整个行业胜利的果实。此话有失偏颇,也不够全面。作为一名亲历者,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来看这个问题:

  1、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工作、游戏、娱乐和阅读等诸多方面。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已达5.38亿,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亿,手机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如此庞大的数据,足以支撑起一个新兴产业――移动阅读的兴起与发展。

  2、与传统的纸质阅读和PC端的电子阅读相比较,以手机为介质的移动阅读,有其无可取代的优势和便利性。在日益繁忙、拥挤的都市里,公交、地铁、床上,无疑为我们的碎片化阅读提供了最合适的空间和时间。移动阅读不仅没有让阅读群体萎缩,更是让其成倍的拓展――君不见,在地铁里,十个人当中至少有七、八个人是拿着手机在玩游戏、看电影或阅读书籍。

  3、图书出版物虽然利润微薄,却是互联网公司凝聚人气的最好工具,所以,某些互联网公司在图书难以盈利的情况下,曾一度推出了大规模侵权的文库,而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更是极力压低图书价格来吸纳人气,这差一点将整个出版行业抛入毁灭的深渊。而三大运营商在推动移动阅读时,坚决维护版权,并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解决了收费阅读的盈利模式问题。无论是作者、还是出版社、抑或拥有众多数字版权的互联网公司,都从运营商的手机阅读基地盈利模式中分到了一杯羹。

  回到开头。我那位作者朋友在接到我的电话后,第一反应是惊喜,第二反应是迷惑:他不知道自己的书是什么时候放到手机阅读基地上去的?又是谁授权的?他在短信中问道:“太好了!但这玩意能找谁要点钱?”

  当移动阅读这块大奶酪制造出来后,如何去分这块奶酪?这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另外一个重点,它决定了移动阅读产业能否持续、长久的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leonlee07)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6191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