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创业】
财务审查、公司自查,监管风暴已经转向IPO。近日,准备上市的公司陆续宣布撤回IPO申请,并表示终止首发上市的审查。突如其来的IPO撤回潮,也波及到过会但未上市的公司。在此背景下,大部分排队上市的公司以及保荐机构也紧锣密鼓地组织自查行动,把撤回申报的苗头压制在复核之前。有券商研究员认为,财务自查方式有可能成为日后解决IPO“堰塞湖”难题、保证IPO质量的有效方法。
证监会实地抽查
“上星期接到通知后,投行、保荐代表人都开始着手自查,包括已经过会等着排队的公司。另外,投行负责人也把财务自查纳入近期工作重点。”上海某一大型券商研究所研究员向《投资快报》记者透露,监管层似乎动了真格,监管风暴已经吹向IPO。
频频出现IPO撤回潮,还要从首批撤回申报材料的公司说起。继遵义钛业之后,来自证监会发行部和创业板发审委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周又有数家公司宣告终止IPO审核。
1月10日,遵义钛业公告称,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公司主动要求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材料。这是自去年证监会开展IPO专项检查工作以来,首家主动撤回IPO申请的公司。此后,福建铁观音集团、浙江华正新材料、北京通讯等多家公司宣告终止审查。
监管风暴之风,今年以来最为凌厉。1月8日,来自全国数十家保荐机构的代表汇聚北京,参加监管部门召集的IPO再审企业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根据一位参会的券商人士反映的情况,这项自查行动雷厉风行,预计整个行动耗时需要大半年的时间,证监会也会派专员实地调研计划上市公司的情况。
“这部分公司主要都是业绩的问题而撤回申报材料,另外也可能是关联交易等问题。2011年、2012年以来,因为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中小企业出现业绩下滑。”申银万国研究所一位IPO研究员表示,按照首发申请的要求,拟公开发行的公司需要满足最近三年业绩保持增长。“经历了去年三季度以来停发新股的漫长等待,以及经济周期导致的业绩回调,部分计划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开始变脸。正因为如此,这部分公司开始撤回申报材料。”
A股市场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企业削尖脑袋都要上市,为何这部分公司却主动撤回申请?该名研究员认为,企业撤回申请,并不是主动行为,而是被动行为,因为业绩不符合上市要求,即使等到IPO重启,也未必能顺利登陆二级市场。
撤回申报是谁之过?
准备申报的材料被撤回,应该追究责任的,除了保荐机构、中介机构之外,还有发行人本身。在《投资快报》记者采访到的接近大型投行人士中,大部分观点均认为,日后监管层将会把发行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看待,如果申报材料有虚假成分,应该首先追究公司的责任。审计机构负责出据财务数据,保荐机构辅助公司上市,但作为发行人本身,其提供的申报材料应该保证真实可靠。
上海某大型券商IPO研究员向记者表示,企业的业绩经不起推敲或者出现虚假的陈述,作为发行的主体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般来说,计划上市的公司都会在上市之前把财报做好,待上市之后,头两年的业绩可能会有所下滑。所以,可以粗略地定义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分水岭是在上市之时。”
记者留意到,近期撤回首发申请的企业,行业分布并没有明显的特点,所属板块也没有突出的特征。该名IPO研究员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前期经济整体下滑,没有出现明显的行业特征,“另外,也有主板的公司曾经申请撤回申报,这也与该板块增长温和,公司业绩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有关。”
准备上市的公司遭遇临门一脚,作为发行人本身还有保荐机构,是否应该负责?申银万国一位IPO研究员认为,因为公司还没有进行公开发行,还未涉足二级市场,暂时还不用负法律责任。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