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内外市场交困,政策利好下光伏业能否绝地逢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11 10:09:46    来源:中电新闻网    评论:0
导读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斯成在2013中国电力清洁能源峰会上说:最近,北京的天气深受雾霾困扰,让人窒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斯成在2013中国电力清洁能源峰会上说:“最近,北京的天气深受雾霾困扰,让人窒息。发展光伏行业等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正如王斯成所说,光伏业身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本应该是前景一片光明的朝阳产业。但最近欧盟的“双反”制裁,又把光伏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面对国际市场的压力,光伏企业将发展方向立足于国内市场。而补贴政策、产能过剩和并网障碍等问题,都是光伏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光伏行业能否绝地逢生,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关键。

  政策的“诱惑”

  近日,我国出台了多个支持光伏发电的政策,其中包括光伏“国六条”的出台,六项解决措施直指困扰光伏行业的发电量收购、补贴发放不到位、融资困难等问题,具有很强针对性。由于光伏扶持新政力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光伏电站开发行业将成为最大受益者。但光伏行业能否顺利 走上健康发展道路,还需要经过时间考验。

  曾经的“金太阳”示范工程从今年开始已退出历史舞台,金太阳工程为中国拉动光伏市场、摸索光伏发展方式提供了很多借鉴,但由于其采用重建设、轻利用的事前补贴方式已不适合产能过剩的中国市场,未来中国光伏市场将统一为度电补贴方式。王斯成说。

  “蛋糕就这么大,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如何生存?必须经过市场浪潮的洗礼。怎么能保证优质企业、脱颖而出,就是采用度电补贴的方式。只有发出一度电,才能拿到补贴,所以必须保证产品质量。”王斯成对记者说。如果做不到低价优质,企业就会被市场淘汰,通过产品质量控制才能更好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王斯成表示,经过两三年洗牌,整个光伏产业会走上持续稳定道路。

  “各国新能源在发展初期都是靠补贴电价,但不会永远补贴下去的。2007年国家发改委给全国几个示范光伏电站4块钱一度电价,很多单位都认为电价太低了,还应该再高一点。但是经过5、6年时间,已经降到一块钱左右。”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对记者说。“方向是明确的,国家确定的目标 也是坚定不移的。现在企业需要做的就是考虑通过科技进步如何更好提高效率,更大降低成本,找出更好的应用形式来。”

  路径的“抉择”

  大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光伏行业走哪条路径还需商榷,是东部沿海地区新建的分布式光伏示范区,还是西北东北已经建好的大型光伏基地,这也是行业专家意见存在分歧的地方。

  近日,国家能源局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工作方案》,将重点在经济发达地区选择网购电价格高、电力负荷峰谷差大、补贴相对少、用电量大且负荷稳定的工业园区,按照“自发自用、就地消纳”原则开展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

  很多专家认为,分布式发电具备安全可靠性高,调峰能力强,不需要远距离输送电力,成本低等发展优势。但也有不同看法。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院任浩宁认为,分布式光伏电站仅适合在东部沿海地区建设,规模不宜过大,光伏上网电价并不符合国人的消费水平。且分布式光伏电 站对光伏组件的使用量有限,并不能帮助光伏企业消化过剩的产能。

  尽管分布式发电还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但中国分布式光伏政策逐步落地,它很可能将光伏带入另一个阶段。

  在西北部太阳能辐照最好的高原上,早期的光伏产业已经遍地开花,在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等远离负荷中心的省区,当地扎堆集聚的大型光伏电站面临着与风电同样的并网和送出问题。跨区域能源调配将成为我国能源行业的重要课题。

  华电福新能源副总经理刘雷说:“无论哪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需要一系列的机制完善起来,整个行业的问题不是说哪个环节、哪个企业或者哪一个清洁能源发展的细胞能够解决的,这是一个需要宏观顶层设计解决的东西。”“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我们所有的努力是希望每天都看到蓝蓝的天、白色的云,不是等到下一场雨才看到蓝天。”就像王斯成所说的一样,如果今天可见的极端天气成为明天的生活常态,这样的未来,还有几个人能欣然面对呢?(见习记者 刘莹)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7524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