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价格行情 » 农业价格 » 正文

2014年生猪养殖经历"寒冬" 明年猪价仍难大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20 09:09:41    评论:0
导读

  对于生猪养殖来说,2014年是困难重重和极具考验的一年。这一年,猪肉消费增速放缓,旺季不旺;生猪价格提前下跌,春节前不涨反

  对于生猪养殖来说,2014年是困难重重和极具考验的一年。这一年,猪肉消费增速放缓,旺季不旺;生猪价格提前下跌,春节前不涨反跌;养殖利润快速减少,生猪养殖持续亏损,亏损程度之深,历史罕见。对此,中国经济网邀请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内贸信息中心资深分析师陶伟玉对2014年生猪市场情况作出总结,并对2015年生猪行情做出预测。分析如下:

  2014年市场:供给偏多价格下跌 一头商品猪亏300元

  生猪供给整体偏多

  生猪存栏量同比减少,但整体供给偏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推算,2014年1-3季度全国生猪存栏量先降后增,3季度约为4.65亿头,同比下降2.1%,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另据农业部监测数据推算,自2014年以来,全国4000个监测点能繁母猪存栏比持续下降,11月份降至10.12%,较1月份下降1.0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但仍高于9-10%的正常水平。

  猪肉消费保持低速增长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猪肉餐饮、礼品及高端消费大幅减少。另外,近年来居民饮食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饮食结构的多样化,水产品、蛋禽肉等替代效应增强,2014年猪肉消费疲软,整体消费力度不及预期。农业部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单月屠宰量同比增长6.9%,增幅较上年缩小4个百分点。2月份春节猪价不涨反跌,屠宰量同比随之下降至6.5%,上年同期增长1.1%。5-11月份屠宰量同比均下降,其中,11月份同比下降2.6%,上年同期增长1.6%。

  猪价同比大幅下跌

  受生猪供给整体偏多,猪肉消费疲软影响,猪价同比大幅下降。发改委数据,2014年前11个月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每公斤13.54元,同比下降4.9%,降幅较上年扩大2.9个百分点。另外,与往年不同,2014年春节前猪价不涨反跌,提前下降,且下降速度之快,降幅之大,历史少见。发改委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中旬生猪出场价格开始下降,春节前单周降幅最大达到4.9%。4月末,降至年内低点每公斤11.05元,累计下降29%。

  生猪养殖全年亏损

 

  发改委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猪粮比价均值为5.22:1,同比下降0.65个点,生猪养殖处于中度亏损,为近三年来的历史新低,并呈现以下新特点:一是猪粮比价下降速度快。生猪养殖由盈利到重度亏损,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二是亏损程度深。发改委数据显示,1月中旬猪粮比价跌破6.0:1的盈亏平衡点,4月下旬跌至4.60:1的年内低点,累计下跌1.4个点。另据调查,4月份全国大型养殖企业出栏一头商品猪约亏损近300元,小养殖户甚至每头亏损500元。三是亏损持续时间长。2014年全年基本均处于养殖亏损状态,其中2个月重度亏损(猪粮比价5.0:1以下),5个月中度亏损(猪粮比价5.0-5.5:1),5个月轻度亏损(猪粮比价5.5-6.0:1)。

  2015年预测:将延续疲软态势 猪价难大幅上涨

  整体看,若无重大生猪疫情及突发事件影响,预计2015年全年生猪市场行情好于今年,养殖利润同比增加,猪价同比上涨。具体分析如下:

  生猪存栏量同比有所下降,市场供给偏多局面继续缓解。农业部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全国4000个监测点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同比持续下降,其中,11月底同比下降12.1%,表明2015年可出栏生猪数量少于上年同期。

 

  猪肉需求持续低迷,难以拉动价格大幅上涨。2014年以来猪肉消费市场持续低迷,旺季不旺,预计2015年仍将延续疲软态势。主要表现:一是随着八项规定的进一步实施,猪肉高端消费受到抑制;二是居民饮食习惯以及观念发生改变,肉类消费更加趋于多样化,南方腌制肉品数量减少,猪肉消费增幅放缓;三是水产品、禽蛋等替代消费不断加强。四是节日期间猪肉消费量增幅不明显,拉动价格上涨动力有限。另外,玉米等饲料价格持续高位,加上人工、防疫、环保等成本居高不下,支撑生猪价格上行,但受消费低迷影响,猪价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关键词: 生猪养殖 生猪价格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7988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