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农业资讯 » 正文

全国粮食库存达历史峰值:销不动调不出储不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02 15:48:10    评论:0
导读

  中国的粮食库存正在向历史峰值攀登。  以玉米为例,据测算,目前中国临储玉米结余量已经高达1.5亿吨,而今年中国新季玉米产

  中国的粮食库存正在向历史峰值攀登。

  以玉米为例,据测算,目前中国临储玉米结余量已经高达1.5亿吨,而今年中国新季玉米产量又获增产,预计将达到2.197亿吨。不止玉米,根据政策性粮食收购数量及拍卖成交情况测算,得给的数据是,中国政策性小麦库存约4000万吨,稻谷的库存也同样丰盈。

  而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粮食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中国的粮价给出了正确信号吗?

  最近,舆论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陈锡文认为,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国内粮食价格没有竞争力,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农业结构不合理。

  不过,他仍然表示,国内粮食生产的“11连增”对成功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应该肯定粮食增产的积极意义。在陈锡文看来,问题在于要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否则中国农业短板就补不上,中国农业就走不出困境,“中国农业必须考虑怎么生产更符合需求的、有生产效率的产品”。

  易达研究院的高级分析师柴宁、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高级分析师申洪源等表示,“三量齐增”已成为一种新常态,中国粮食市场及农业发展需要更多的调整时间和改进机会。

  上述专家建议,可以适度降低对产量的要求,而通过在较高的'库销比'时期来调整中国的农业种植结构,适度开展休耕,并给予农民适当补贴;或是利用“三量齐增”时期来调整国内粗放型生产方式,通过加大进口和扩大储备投放来缓解国内的水资源、环境资源以及生产种植等方面的压力。

  粮仓告急

  10月8日,国家粮食局发布通知,用了两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前的粮食储存形势:“目前中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库存的高企带来了粮仓的紧张。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目前,中储粮吉林分公司辖区的玉米、水稻等库存粮食严重超负荷,其中又以玉米最为严重,当前仓库已爆满,销不动、调不出、储不下。

  在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河南,经过连续多年启动小麦托市收购,现在国库仓容紧张的问题同样突出。据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相关人员介绍,截至目前河南辖区内收储的政策性粮食已超3000万吨。由于粮库仓容不足,已经没法再启动政策性粮食收储。

  为此,财政部已提前预拨了明年一季度238亿元政策性粮油利息和保管费用补贴资金,支持中储粮积极落实粮食收购资金、加强仓储保管。

  粮仓不足,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易达研究院副院长张智先表示,“由于连续多年实施粮食托市收购,使得目前的政策性定价已经偏离市场的正常粮食价格,这也使得国内粮食品种结构性失衡现象日益突出”。

  他认为,粮食收储政策稳定了中国农民收益,是国内粮食连年增产的重要推动力,但连续的政策性收储也使得大量粮源进入国家库存,国家政策性粮食拍卖销售不畅,多年累积叠加,最终造成局部地区粮库仓容紧张的局面。

  而对于财政部的大手笔预拨资金,易达研究院院长焦善伟分析表示,补充仓容毕竟治标不治本,当前国内在粮食物流、应急供应体系、粮油质量检测监测、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等方面都存在短板,有关方面对粮食收储政策的调整与改革,应该将会从这些方面通盘考虑、逐个击破。

  张智先建议,“应增加种粮农户补贴,在保证农户种粮收入的前提下,加快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进程,让价格反映真实的供求,引导种植结构的调整。”

  进口,进口

  库存虽然高企,但在价格信号引导下,中国的粮食进口仍在激增。

  据焦善伟介绍,其实,从2012年起中国所有粮食品种价格就已全都高于国际市场离岸价格,且以后的国际国内粮食价格差距越拉越大。目前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大米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每吨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这就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冲击,粮食进口数量持续增加,大大挤占了国内粮食市场销售份额。

  最新的中国海关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1-9月共进口2608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1.2%,其中,大豆前9个月累计进口5964吨,而去年同期是进口5274吨,同比增加13%。

  对此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三大主粮由于受关税配额调控,其直接进口量其实并不多,大概在300-500万吨。但是以玉米为例,中国南方玉米进口完税价格低于国内玉米800元/吨以上,特别是高粱、大麦、木薯作为饲用的替代品,没有关税配额限制,进口数量激增。

  有来自农业部门的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预计今年高粱、大麦、木薯及玉米等替代品的进口量将会超过3000万吨,可替代国内玉米数量在3100万吨以上,这必然对国内玉米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在进口粮食品种结构方面,陈锡文认为,主要是国内粮食“生产和消费的结构不对称,即农产品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是进口激增的重要因素。”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竞争力不强。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巡视员胡恒洋也指出,深化粮食流通体系改革中,要完善粮食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推动粮食进出口调控从“主要控制进口”向“有效利用国际市场”转变。

  如何去库存

  当前来看,中国的粮食库存量已是世界第一。

  这无疑为中央的粮食安全新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国家收购稻谷、小麦、玉米连续多年执行托市政策,也让农民确实得到了实惠,但经过近10年来的实施,也带来了粮食高库存的问题。

  前述农业部门专家的看法是,虽然现在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暴露出诸多问题,但马上取消粮食托市收购是不合适的,“要避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而今年相关方面出台的玉米托市政策,突然大幅度下调玉米临储收购价格,就是一种破坏性的调节。

  “粮食调控政策改革是长期的,不能一蹴而就。无论是调整粮食托市收购价格,还是改用目标价格政策,都要给种粮农民一定的过渡期,让种粮农民逐步适应过渡期的现状。”上述专家表示。

  焦善伟、张智先等的建议是,当下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积极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并建立高效的农业信息传播渠道,化解供需双方在不同区域间的信息不对称困境,从而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加工与流通效率。

  在农业部门专家看来,逐步将粮价决定权逐步交给市场,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是新形势下更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农业制度改革。现在,已经刻不容缓了。

 
关键词: 粮食 库存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8232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