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货量放缓利润缩水
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Analytics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突破4.38亿部。
与2014年第四季度1.23亿部相比,2015年同期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下滑4%,降至1.179亿部。业内表示,受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库存及经济等因素影响,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放缓。
出货量增速放缓最直接地体现在企业自身上。数据显示,2015年三星利润为19.1万亿韩元,同比下降19%,为4年来最低,这是该公司自2013年利润达到30.5万亿韩元顶峰后连续2年下滑;2015年LG营业利润为1.19万亿韩元,较2014年同比下滑了35%。
苹果则更加“凄凉”,2016年1月27日因其季度营收可能出现13年来的首次下滑,致使股价大跌6.5%,创2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值单日蒸发逾360亿美元,最重要的原因是iPhone销售出现2007年以来最低增幅。
数据表明,手机生产企业同陷利润增长瓶颈,亟须打开新通道、新产品。
同质化严重行业低迷
据IDC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4.329亿部,创历史最高记录。从全年数据来看,市场份额依次为三星(22.7%)、苹果(16.2%)、华为(7.4%)、联想(5.2%)、小米(4.9%)。其中,中国手机品牌实现大幅增长,华为实现44.3%的同比增长,联想和小米分别实现24.5%和22.8%的增长。
智能手机市场开始于2010年,最早的WP手机属于黑莓,如今黑莓已脱离市场。之后出现了以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并存的时代,移动手机终端迎来了最辉煌的时代。早期小米凭借出色的营销和口碑,逐渐在国内手机市场站住脚跟,揭开了小米时代。之后华为厚积薄发,凭借硬件技术与专利技术优势迅速崛起。
但目前,行业低迷态势已初显,如今的手机市场和2年前已是千差万别,竞争对手增多,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好的产品更新换代慢。而国内智能手机的“红海”市场已泛滥,越来越多大佬加入手机市场,360手机、格力手机,一些没能实现转型的传统手机厂商已被淘汰出局,夏新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夏新已濒临倒闭的边缘。
整合与海外成出路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新兴市场货币贬值等因素让智能手机的销售遭遇挫折,普通智能手机市场已趋于饱和,在双重压力下,为了应对寒冬浪潮,中国手机品牌选择开启了全新的整合期。
据了解,多个中国手机品牌或是出售子品牌,或是引入新战略合作伙伴,而这些整合模式将在2016年迈向高潮。中兴将Nubia33.33%的股权以19.3亿元出售给苏宁;酷派被迫引入新投资者奇虎360和乐视;一加据称将整合到母公司中,其海外市场销量远低于预期……
除了内部整合外,众多手机厂商都将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场,期望通过未来新兴市场销量的增长来拯救国内手机市场的疲软。从众多手机厂商海外布局的策略可以看出,将印度、东南亚以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作为布局海外市场的突破口。
在人口数量和中国接近的印度,智能手机销量相对较少,但是潜力巨大。IDC数据显示,印度2015年第二季度的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了44%,而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只增长了2%。按IDC的预计,印度2017年的智能手机销量将超过北美地区的销量。
华为历来注重海外市场的开拓,其智能手机约50%收入来源于海外市场,在欧洲等地占有1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部分国家的份额突破40%。
业内表示,中国手机品牌销量的提升是建立在大幅降价的基础上,残酷的市场竞争让中国手机品牌难以成为稳定的市场输出对象。尤其是在利润高的高端市场,中国手机品牌增长依然乏力。中国手机品牌仍是以牺牲利润来换取出货量增长和市场份额扩大,而这样的手段越来越没有前途,真正意义上的突围,须靠创新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