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名单”前还有“黑名单”
此前,上海严重违法失信食品生产经营者及有关责任人“黑名单”(简称“黑名单”)已经“先行一步”。2013年6月19日,上海首份“黑名单”由上海市食安办对外公布。两家违法餐饮企业和13名违法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榜上有名。截至去年底,上海的“黑名单”共发布了9次。上榜者不仅将受到严厉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还将长期被禁足于食品行业大门
外,并因严重失信行为在年审年检、立项审批、财政扶持等至少20多个方面受阻。目前,施行了两年多的“黑名单”管理办法正在修订,有望于明年初施行。
而“红名单”的起步比“黑名单”晚了近一年。2014年6月,89家企业荣获“2014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示范企业”。
“两种名单一惩一奖,丰富了上海管好食品安全的手段。”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会长顾振华表示,光有“黑名单”这样的严惩举措还不够,对于诚实守信的企业,也应当通过“红名单”等方式向社会推崇,以此激发他们的责任感,提升市民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严格把关才有公信力
不过,“红名单”发布起来有难度——谁来发布“红名单”才有公信力?评判谁能够进“红名单”的标准是什么?“红名单”又是否会被动机不良者操纵和利用?
记者了解到,此次“红名单”的评定主体不止一个单位,而是由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组织上海市经信委、商务委、农委、卫计委、工商局、质监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药监管局的相关负责人,组成了评定工作的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的办公室负责对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各区县食(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各食品行业协会推荐的对象进行核实。入围名单确定后,再通过网络等渠道向社会公示,经审定后最终才能确定“红名单”。
据了解,要进入“红名单”的硬指标至少有4项。首先,必须是2006年底前已在上海注册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其次,必须信用等级优良,连续不少于两年获得过食品安全监管信用等级A级或者相当等级。还有,在近10年内,未因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受过行政或刑事处罚,也没有发生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获得过“中华老字号”“上海市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市著名商标”等称号的企业可以优先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