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价格行情 » 正文

2003-2008中国星级酒店市场规模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04 13:30:00    来源:中国贸易网    评论:0
 1. 星级酒店营业收入分析

  2003­―2008年,星级饭店营业收入额持续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14.60%。2003年,非典“过后,我国星级饭店收入出现大幅反弹,营业收入为1238.67亿元,年增长率高达25.99%。2005-2007年,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08年,虽然下半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酒店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在奥运会等大型活动的带动下,星级酒店全年营业收入额为1928.67亿元,同比增长了17.1%.

  但星级酒店业是旅游业的重要子产业,客源市场已游客和商务客人为主,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是全球旅游和商旅消费持续下滑,行业层面上经营业绩的下滑已在所难免。以北京为例,2009年1―4月,全市星级饭店的平均房价为428.6元/间夜,这一价格比去年同期的518.3元/间夜下降了17.3%;星级饭店的平均出租率则仅有44.5%,比去年同期的54.6%下降了10.1%,各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均不足五成。平均房价和出租率的双降,必然导致营业收入的下降。

  除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甲型H1N1流感疫情又给酒店业“雪上加霜“,使入境商务客人和游客均有大幅下降,目前部分五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甚至不足两成,盈利颇为艰难。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来看,这种不利影响还将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

    

  2. 星级酒店数量分析

  2003­―2008年,我国星级饭店数量保持了增长态势。2008年我国星级酒店数量增幅较大,全国星级酒店数量达到15628家,较上年同期增长15.06%,增幅远远高于上年同期。

  星级酒店数量的持续增长,说明我国酒店业处于不断扩张的阶段,甚至出现了“盲目扩张“的苗头。造成”盲目扩张“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连年增长的入境人数使投资者加大了高端酒店物业的投入;其次,连年商业房地产行业的兴旺使得投资者对酒店物业长期升值更为笃信;再次,高端酒店愈来愈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展示其“形象工程”的载体。在这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大量投资者进入到酒店领域,特别是高星级酒店,使中国酒店高端市场供给量增幅远远高于高端旅游需求的增幅。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监控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还有1700多家星级酒店正在施工建设之中。中国酒店业,特别是高端酒店业,由于前几年盲目扩张产生了很大的泡沫,要消化这些产能需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个过程毫无疑问是”痛且漫长“的。

  针对目前中国酒店业结构性过剩的情况,一些地方政府开始了“调控”。如2009年深圳市旅游局开始加强酒店业建设的宏观调控,适度控制福田、罗湖、南山新建高星级酒店。另外,现如今投资酒店后,投资方在酒店建成后依靠经营性收入收回投资成本需要很长的周期,而且营业收入还需支付管理方的管理费、营销中介的佣金以及各种日常维护的费用,投资方真正的收入并不十分可观,金融危机更使得投资回报率下滑的情况雪上加霜。因此,一些企业选择了退守,诸多国际知名酒店集团均暂缓或取消了此前在中国区的扩张计划。随着政府的调控和市场的调节,投资者进入酒店市场将更加慎重,中国星级酒店数量的增速将放缓。

    

  3、出租率分析

  我国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总体保持在60%左右,2003年受“非典”影响,客房出租率较低,为56.14%。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入境来访客流锐减、国内消费增长乏力,同时前几年酒店业的繁荣刺激了投资,星级酒店数量增长迅速,是中国星级酒店业承受着“多年扩张”和“金融危机冲击”的双重压力,导致2008年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大幅下降,较上年同期下降了8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到了2009年,一季度,全国星级酒店的平均出租率同比下降约5%。其中,上海上半年部分五星级酒店的出租率还不到10%;北京50多家五星级酒店,真正盈利的也不过五六家。

  与其他服务业相比,酒店业的泡沫破灭过程似乎更为痛苦,面对大量空置着不能产生现金流的客房,中国星级酒店业必须努力寻找出路。一线城市高端酒店饱和了,二、三线城市还有发展机会;客房业务萎缩了,可把会议、餐饮等非客房业务做得更好;传统酒店业下滑了,可以发展综合性商业物业。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869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