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大背景是,在处理和员工的关系中,苏丹瑞也曾遇到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老板是外国人,有些事情他永远无法理解”,这种说法很容易成为上下级沟通不畅的借口。
苏丹瑞的对策,就是让有本地理解的人做CEO。
同时,苏丹瑞又有一种巧妙的方式拉近距离。刚来上海的时候,他曾经尝试在工作中使用上海话,尽管无人能懂。很多人事后告诉苏丹瑞,他们由此对公司的印象变得更好,因为至少他们觉得苏丹瑞特别无畏,敢于尝试。
身为CFO,其工作主要是融钱与花钱。苏丹瑞相信,在所有小公司里,花钱是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如果正确地支出,公司将变得成功,但是花钱花的太快,可能导致破产。
苏丹瑞的一天从早上八九点开始,在晚上八点结束。早上,他关注内部管理,比如召开晨会,撰写职位描述,设立目标,下午一半时间面试员工。苏丹瑞对招聘员工尤为重视。在高盛的经历告诉他,如果要招聘一个职位,必须面试20个人。
招收第一个员工时,苏丹瑞就告诉自己不能等到有100%把握的时候才下决心,那时候已经来不及,到80%的把握已经足够。靠着这种拼劲,在三年内,掌上灵通达到了1000人的规模。
下午的另一半时间用来解决问题,比如解决分歧、争论,应对客户问题,看看为什么技术部门的工作进程慢下来,或者新雇的员工为什么没能与其他成员合作。还要花时间见其他公司高管,做开发潜在客户等拓展事务。
晚饭之后,大约10点到早上2点,苏丹瑞开始打电话融资,修改商业计划,撰写PPT,因为他面向的都是时差倒过来的外国人。那时候,苏丹瑞每天至少要工作16个小时,最多的时候要到20个小时。
在2001年11月,掌上灵通实现了第一个月的盈利,这差不多是成立公司两年后。到2002年初,盈利规模已经不小了。当时中国成功的创业公司极少,但掌上灵通已经初步成型,可以大手笔的聘用CEO和COO。
不过,即使掌上灵通已经赚钱,大部分投资人还没有真正理解中国移动通信领域的机会。那时的VC更专注寻找中国的亚马逊、eBay以及雅虎。
中国的移动用户基数较少,谁也没想到在最快的时间内它会迅速成长为“最性感”的生意。只有是少数人才在欧洲和日本见证过SMS等手机应用的爆炸式增长。
其中有两家公司确实相信了苏丹瑞的论点。其中一家是丁健和田溯宁所在的亚信,他们也看到了中国移动通信的机会,对掌上灵通给予了支持。
另外一家是三菱。其所在的日本是最早规模化使用手机服务,数据服务的国家之一。三菱在中国有一些投资,偶然的机会下接触了掌上灵通接触,发现其所做的移动内容服务在日本曾经成功过。
这些投资者的肯定,终于让掌上灵通在在2002年获得了淡马锡、三菱、Index的投资。过了两年,掌上灵通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回看十年前来中国的时候,苏丹瑞觉得是年轻带给自己勇气,他曾直觉式地相信自己的人生不会失败。其实回头看,那只不过是一种感性的想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有一些事情并不会完美。”
但苏丹瑞仍然非常相信自己总结的“80%定律”:如果你能拼尽全力,做对80%的事情,人生成功概率将会很高。
这十年中,苏丹瑞还学到另外一条重要定律:有时候,事实已经非常明显地摆在眼前,但是人们就是看不见它。
现在看掌上灵通创业成功的轨迹,很多人说因为苏丹瑞很幸运,因为每个人都相信中国移动用户快速增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要知道,在1999年的时候,所有人对苏丹瑞说“这是件疯狂的事情”。
如今,他已经创立一家名叫云月投资的PE投资公司,从创业者转型为投资人,其“反向思维”是否能再度在中国成功,还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