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塑料资讯 » 正文

“限塑令”因何遭受市民冷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10 18:26:00    来源:中国贸易网转载网络    评论:0
自从2008年6月1日我国实施“限塑令”以来,塑料袋的使用得到了控制,超市塑料袋也实现有偿使用。时过一年半,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塑料袋有偿使用,但使用量仍然很大,拿着环保购物袋去超市购物的人,寥寥无几。

    “限塑令”的设计初衷十分明确,就是希望通过收费来降低塑料袋的使用数量,从而达到减少白色污染的目的。然而,在其已付诸实施一年多之后,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由此也不难看出,有偿收费似乎并未有效遏制人们对塑料袋的依赖。此中缘由,耐人寻味。

    其实,对于在商言商者而言,塑料袋从来就没有真正免费——名义上由商家免费提供的塑料袋,其实早已计入了商家的经营成本,并最终转嫁给了消费者。尽管如此,当塑料袋单独收费之后,凭空多出来的一项收费内容还是多少会给消费者带来影响——尽管金额微乎其微,但这种损失毕竟是可以避免的。实际上,这正是“限塑令”最初的目的——寄希望于通过价格杠杆的调控,改变人们的购物习惯。

    令人无奈的现实是,在人们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面前,价格杠杆的作用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仅为环保袋携带不便,甚至有碍观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在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背景下,塑料袋即使收费也值不了 “仨核桃俩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很多人因为环保观念落后,对“限塑令”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支持,以至于这项利国利民之举,成了相关职能部门的“一厢情愿”。更有甚者,因为付费而更加理直气壮地制造“白色污染”。

    “限塑令”本身只是一种提醒和告知,旨在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而非为商家创造额外的收益。因此,“限塑令”能否发挥积极作用,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的道德自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公共责任意识。显而易见,如果缺少公众的积极参与,无论职能部门付诸多少努力,减少“白色污染”的初衷也难以实现。当然,“限塑令”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权宜之计,“限塑令”的最终落实,根本上还是需要国家在相关替代品产业上加大投入,发展可降解的环保制品。譬如,可以考虑对企业相关的科技研发进行补贴,对可降解产品减免税收,从而在源头上堵住“白色污染”,使公众获得更加方便环保的替代产品。

    在更加便利的替代品出现之前,我们要做的也许只是改变自己的习惯——尽管随身携带购物袋可能会带来些许不便,但与环保这样庞大的命题相比,这样的不便实在微不足道,举手之劳就能展示出现代公民应有的责任担当,何乐而不为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2665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