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在读大四学生,却已经有了超过3年在生意场上打拼的经验,从1000元的生活费到逾500万身家,如今,在潘文伟身上已经很难看到学生时代的身影,而是多了一份生意场上的老练。
那么,对于在读大学生来说,如何评价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大学生创业需要何种准备?我们请来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团委书记、中山大学创业学院行政总监靳祥鹏以及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MBA导师祁军一起为大家进行解析。
创业并不适合每个大学生
南方日报:两位嘉宾如何评价大学生创业?
靳祥鹏: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适合于创业。有的学生天生具备创业的条件,对他们来说,创业可能是最好的出路;而有的学生则是由于需要继承家族事业,而不得不选择走上创业道路。
祁军:在我看来,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来进行创业并不现实,只有少数的一部分大学生适合创业,这部分学生对社会了解较多,学习、工作以及沟通交流能力也会相对较强,譬如,潘文伟就是"被逼出来"的创业,在摸爬滚打中成长,走到今天也并不容易。
一看个性二看资金三看精力
南方日报: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前提?
祁军:事实上,评判在读大学生是否适合创业,可以从以下三点来进行考量:一是,个性,主要是指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二是,资金,对于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大学生可以优先考虑进行尝试;三是,精力,主要是指尽量不去影响自己的学习,同时又能积累一些人脉资源。
靳祥鹏:以创业学院为例,要成为创业学院的学员首现要具备两个条件:有强烈创业意愿的本科生(入学满两学年)、符合资质的硕士生、博士生;带有创业概念,对创业与创新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