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宜读《论语》,四十宜读《庄子》,知天命年则可读《易经》,有如是评论。不过在已过古稀之年的香港中文大学的市场学荣休讲座教授闵建蜀看来,读《易经》,并不是要用简单的时间段落来限定什么时候去读《易经》,更重要的是,首先要理解其真正用意,即借占卜指示人们向上的梦想。
“《易经》包括万象,既有借占卜说思考方法,也有人生哲理。”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闵建蜀这样开始了他的讲座。
从阴阳调和的太极图开始解析,闵建蜀教授层层剖开《易经》的本质,在他看来,阴阳中和方为和谐,和谐依赖的是道德修养,而道德不仅仅依靠自律,还要依靠他律。
阴阳调和“德”为先
“讲和谐必须懂太极。”闵建蜀比划着,从中心极点的属性来看,它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原点,阴与阳便是从这个原点发展出来的。
闵建蜀知道,很多人将阴阳之分看作是简单的性别之分,但这种观点并不准确。简单地来看,阴阳之分可能是进一步即为阳,退一步就是阴;也可能是光明是阳,阴暗是阴;生就是阳,死即为阴等,这些都不是以性别之分便能够分辨“阴阳”的。
要达到和谐,在闵建蜀看来,就必须采用“中”的方法。“中是《易经》最主要的概念,要不偏不倚,有中也有正。”
对于团队或者企业组织而言,以“中”的方法达到和谐的目标,也是必要的。闵建蜀认为,任何一个团队,只有“和”为基础,才能发展得更好,但“和”并不等同于事事无原则地同意,而是“和而不同”,保持团队的独立思考、刚健的状态。
阴阳调和达到和谐,其基础是什么?闵建蜀的答案是“道德”。从个人到企业,从个体到整体,道德意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企业“道德”大不同
像每个个体的人一样,企业也是有不同的道德表现的。
闵建蜀将企业的不同道德表现分为四类,既合法又有道德的,不合法又没有道德的,合法没有道德的,不合法有道德的。
第一类企业的行为是最理想的,他们对员工公平,对股东不作假,对消费者货真价实不欺骗。不过理想的状态总是最难达到的,“人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闵建蜀理性地指出,能够做到理想状态的企业,少之又少;
第二类企业的行为也普遍存在,有的企业产品质量差,不兑现承诺,既不道德也不合法;
第三类企业的行为常常通过那些巧舌如簧的销售人员表现出来,他们明知道推销的产品有极高的风险,但却不告知消费者,这种行为是合法的,却并不符合道德准则;
第四类企业行为或许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偷税漏税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企业能够生存下去,不合法却有道德。
自律与他律
四类企业共同存在于社会中,但这不意味着社会因此就自然能够达到“和谐”的状态。
“达到和谐社会,实际上有两个基础,一个是自律,一个是他律。”
事实上,人们常常陷入到误区中,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但闵建蜀提醒说,市场经济本身是建立在道德意识的基础上的,只有建立在道德意识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以行贿手段进行不公正的竞争,从而获得商业利益的案例比比皆是,这正是破坏市场竞争精神的典型做法,也是缺乏自律的表现。与之相对应的便是,以他律来进行约束。
“阴阳必须合在一起才是太极,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闵建蜀用《易经》的哲学方法来解释企业的自律与他律,“没有他律是孤阴不盛,只有他律没有自律孤阳不长。”
他进一步解释说,自律是人们以道德意识和修养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他律则是人们只是在法律条款的约束下遵守法律。企业也是如此,尽管有自律的需求,但更多的是倾向于表面应付他律,坏处就是治标不治本。“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需要治本治标。所以治本和治标是阴阳结合,是一个太极,也是必须同时考虑的,同时发生作用的。”
那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被认为是既有自律又有他律的企业。在闵建蜀看来,另一个“太极”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经济效益,“阳面是社会责任感,阴面是社会责任效益。”
不过有这样一个“太极”的企业还不是那么普遍,闵建蜀建议,用市场效益来引导企业对公众负责,增加企业的自律行为,比如用基金会评估的方式,来评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公布评估结果,引导公众购买或者不购买企业的股票,从而使得道德意识与企业的股票相连,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连。
(今日五金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