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咸菜”闯进超市“驱”名牌
2000年的一天,冯燕和姐姐到昆明逛沃尔玛超市。细心的她注意到,人们到这里买东西要排队,说明这一块的市场份额不小,要是能打进去,冯记咸菜就有希望了。
于是,她马上来到该超市市场部,推销自己的冯记咸菜。在一阵软磨硬泡后,超市终于同意给她一块不足1平方米的摊位。那时,冯记咸菜只有六个品种,而紧邻冯记咸菜摊的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六必居咸菜。尽管对手是“大牌”,冯记咸菜最终还是凭着卫生好、质量优、口味纯正,价格合理等优势受到消费者青睐。1年后,北京六必居咸菜也悄然撤摊,冯记咸菜终于在超市里站稳了脚跟。随后,冯记咸菜又先后打入了家乐福、麦德龙等连锁超市。目前,各大超市里都在销售冯燕的咸菜,品种多达30多个,她的摊位也由原来的不足1平方米扩大到了近10平方米。
2002年,为适应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在各级妇联的支持下,冯燕先后申请小额贷款10万元,并投入20万元资金建起了新厂房。2004年,冯记咸菜厂更名为昆明市四季青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冯记咸菜也改名叫“隔壁邻居咸菜”。经过8年的打拼,厂子的规模扩展到1000多平方米,咸菜品种增加到50多个,产值达到120万元。 要做事先学会做人
冯燕成功了,现在,在昆明的各大超市里,只要一提起她的“隔壁邻居咸菜”,超市和消费者都会竖起大拇指。而各大超市的部门经理也经常劝冯燕,让她再将包装蔬菜的项目接过来做,可是冯燕却委婉地拒绝了。记者问她原因时,她说:“一个人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其他的供应商也不容易。”
冯燕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正是因为她心地善良、待人诚恳,她不但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人心。“要不是她,我真不知道往后的生活该怎么过。”听说记者来采访冯燕,厂里的职工代小粉对记者说,她的丈夫和冯燕是同事,因为身体不好,一直退养在家中,两个小孩一个闲着没事做,另一个还在读书,家中的经济状况非常拮据。冯燕知道情况后,主动让她到厂里来上班。尽管厂子刚开始时并没有什么效益,但是上班第一天冯燕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就让她终生难忘——“只要有我的,就有你们的。”70岁的王凤仙是北甸的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家里经济困难。冯燕知道后将她接到厂里来上班,并安排她干一些简单的削青菜的工作。
这些年来,冯燕的厂子共吸纳下岗、失业、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58人。冯燕也被省、昆明市评为“巾帼创新业带头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她本人还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并在中央二套推出的“激情创业”比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冯燕成功了,然而她又有了新的烦恼。她向记者说,随着“隔壁邻居咸菜”的名气越来越大,国内很多省份甚至韩国、日本的客商纷纷上门求购,但由于受场地和原料的限制,冯燕只得一一谢绝。
谈到家人她第一次落泪
创业是艰辛的。冯燕对记者说,虽然她成功了,但是在她的背后有几双手在无私地支持着她,这不但让她感到温暖,也给了她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家人的支持让我难以忘怀,要不是他们,我撑不到今天。他们的支持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谈到家人,冯燕第一次流泪:
为了支持她创办咸菜厂,年迈的父母甘当厂里的勤杂工。冬天,双亲甚至还在冰冷刺骨的水里清洗青菜。
前些年,小货车白天不能进城,到昆明送货只能在晚上。因为冯燕不会开车,哥哥就义务帮她送货、进原料,每天都要很晚才能从昆明返回。
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女人,冯燕的背后却有一个默默支持她的丈夫。2003年,丈夫罗开兵所在的公司也宣告破产,从那时起,丈夫就成了冯燕的“贤内助”,一个人承担起厂里所有的运输、上货和采购工作。这个帅气的中年汉子不善言谈,当记者和他谈起冯燕时,他只是简短的说,只要能够帮助妻子,再苦再累也值得。
为了这些默默支持自己的亲人,冯燕暗下决心,要将事业做得更好。谈起企业今后的发展,冯燕说,她对安宁这片热土充满了感情,下一步希望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解决原料问题,带动更多的当地群众致富。同时,把“隔壁邻居咸菜”做大做强,让“土咸菜”冲出云南、冲出国门。
来源:彩龙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