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房华丽转身变“平台”
青岛服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位于四方区大沙路2号、青岛海丽花边的老厂房内。从外边看,这里和任何一家老纺织企业的厂房毫无二致,朴素的厂区,不起眼的门头,丝毫看不出这里正酝酿成长为青岛、山东惟一的服饰产业平台,服务于纺织产业发达的山东省、青岛市。
青岛海丽花边公司董事长张旭明向笔者介绍说,这里原先是海丽花边的厂区,为了响应青岛市老企业搬迁的号召,公司已经在城阳建起了2万平方米的新厂房,今年年初已经投产。“公司位于四方闹市区,闲置下来的厂房完全可以出租,赚个省心钱,但是多年做花边织带等纺织服装辅料的行业经历,使我深深感到面料辅料是青岛纺织服装产业最缺失的一个链条,这也直接制约着青岛纺织服装尤其是女装的发展和设计师能力的发挥。”张旭明对笔者说,“我们希望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为青岛的纺织做点事。再说,在转方式、调结构的产业升级中,我也深深感到公共平台建设是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的服务业,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就着手进行前期规划和筹备,5月17日,平台开始试运行。”
笔者在采访时了解到,通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青岛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在去年总产值一举突破千亿元大关后,截至2010年11月底,全行业经济运行实现指标:工业总产值完成1089.69亿元,同比增幅16.3%,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1.5%;产品销售收入实现996.5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1.02%。但是,以面料附料产业链短缺一直是困扰青岛纺织服装发展的“短腿”。青岛第一位“中国十佳设计师”获得者、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王培娜表示,作为设计师,依靠青岛本土的产业资源,很难顺利“变现”设计理念,因为青岛现有的面料、附料很难满足设计需求,常常需要远赴南方采购面料、纽扣、花边、配饰等等“点睛”材料,制约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服装尤其是女装水准和产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