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反经》才知道:中国历史上有成就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甚至懂生意经的商人,有两本书是必读的:一本是从正面讲谋略的《资治通鉴》,一本是从反面讲谋略的《反经》。实际上,就从事领导工作的人来说,《反经》在某种意义上比《资治通鉴》更具实用价值。
而在2010年发生的那些典型事件中,其实都是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的。因而,与其孤立地树立正面的典型,不如从正反两个方面给中国服装产业一个更开阔的视野。
展会:上半年一展独大 下半年诸侯割据
中国服装领域每年上半年的展会向来不是很多,除了3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以外,就很少有大型的展会和展示活动了。原因很简单,没有一个地方展会愿意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跟北京的CHIC争抢人气,那简直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们不但不争抢,还努力不错过这个3月进京的机会,不但自己来,甚至还组团来,大有把客场变成主场之意。当然也有例外,那个例外就是上海,上海从来都是这样,无论它的展会办得是好是坏,谁都无法否认它的时尚地位和影响力,只有它能够和北京叫板,尤其是今年的上海世博会,更是让上海赚足了人气和眼球。
到了每年的下半年,局面就变得热闹起来,各地展会风起云涌,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有几个展会时常撞车。下半年办得比较好的展会要首属深圳服交会了,那里的商业气候和创造力实在让其他区域羡慕,深圳似乎天生就具有把艺术和商业完美结合的血统,在那里你能够感觉到浓厚的香港时尚气息还有敢为天下先的特区性格。剩下的几个有名展会就不那么容易排序了,在有些展会,你会发现,地方政府在管理和控制展会内容上所起到的作用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结果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界双方的力量在这些年中都得到了增强,但是,显然,这种有着很强烈的地方政府功绩色彩的展会在中国服装产业格局的有效分配上越来越不受欢迎了,中国服装产业转移的新布局往往受到强大的地方既定秩序的过度影响。几乎每一个区域展会都想办成综合型展会,如果能够在展会的前头再加上“中国国际”的头衔就更好了,甚至在某一个地方展会的新闻稿中还有“时装之都”的称号,这个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找各种专家学者论证了多年希望冠在自己头上的称呼,他们却怎么看怎么像是为自己所在城市量身定做的。
国际惯例,一个优秀的服装展会应该按照服装的订货季分为春夏和秋冬两季的,而轰轰烈烈办了十几年的CHIC博览会却怎么也办不出一年两季的规模,这可能也和下半年激烈的展会经济竞争格局有着直接的关系。但下半年的诸侯割据的局面总有一天要被一个权威展会所取代或者整合,那个展会在上海、北京、还是深圳?还要视中国时装产业的未来格局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