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有次去一法国人家中做客,走到半路突然想起来没带礼物,考虑到交通堵塞,就只好空手前往,但我知道这样的确有点失礼。不过,轮到我请他和其他朋友吃饭,他也如法炮制,没带礼物,这就是对等原则。
但是,虽然礼尚往来的礼赠理念是相同的,礼品赠送中的对等原则也是相同,但具体到送礼行为,还是大有不同。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频繁,尤其是商务往来的日益增多,我们很有必要了解这种送礼文化的差异,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尴尬,甚至误会。
礼品观念大不同
中国人相较而言,更注重礼品的实质意义,即它的实用价值。即便是送文化、送高雅礼品,国人也十分注意其实用价值。比如国人送字画、邮集,往往不太在乎对方是否欣赏,而在于字画、邮品的收藏价值。
甚至是送外事礼品,许多单位也往往按照国人注重实用的标准来定做的,如手表、皮带、坤包、钱包、衬衣、T恤等。
与国人更加注重礼品的实用价值不同,西方人往往更注重礼品的纪念价值。确切地讲,中国人送的是礼品,而西方人送的是“纪念品”。应邀去西方人家做客,可以给女主人送一束鲜花,给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还可以带上具有本国特点的小工艺品,一本自己或对方喜欢的书,或一盘CD,或一本自己写的书。笔者常在国内买一些民乐或民歌CD送西方人,价格不贵,一般一盘CD在20元人民币左右,但很受欢迎。
同样,在你宴请西方人时,也不要指望对方能送多么贵重的礼物,可能性最大的是本国产的葡萄酒,或其他一些价格不贵但颇有纪念意义的小工艺品。他们出国旅游,回来后经常会买一些明信片送给办公室同事或亲朋好友,有时送几块巧克力。因此,西方人注重的不是礼物的轻重或礼品价格的高低,而是礼品的纪念意义。
送礼目的大不同
中国人送礼,往往目的性很强。中国人的礼品,常常是在请求别人帮助前送出去的,为的是事情办得更顺利一些。在国外旅行,每每在机场遇到行李超重,我们往往会事先给柜台的办事人员送上一件小礼物,希望对方能够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