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数码电子 » 正文

华星系:抢别人“蛋糕” 自己要消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1-25 14:06:53    来源:中国电子报    评论:0
导读

编者按: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批准北京、深圳、广州3条第8.5代以及昆山、苏州2条第7.5代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在此背景

 编者按: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批准北京、深圳、广州3条第8.5代以及昆山、苏州2条第7.5代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在此背景下,液晶面板供应商与彩电整机制造企业不断进行着合纵连横,悄然构筑起中国液晶产业新版图。本期中国电子报推出《中国液晶新版图专辑》,以记者的视角分析各项目的发展前景,敬请关注(详见5-8版)。

    早在10多年前,液晶面板项目就曾因深天马而落户深圳。深圳不仅拥有莱宝、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清溢帝光、伟志和星源等彩色滤光片、偏光片、掩膜板、背光模组生产厂,还拥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资源。按理说,深圳应该拥有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但事与愿违的是,到2008年,产业配套完善、技术资源丰富的深圳还没有1条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如今,华星光电圆了深圳的梦。

    在当前诸多面板生产线项目中,华星光电项目可以说是最特殊的一个。首先,它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项目之一;其次,它是唯一一个没有经过低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洗礼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

    对此,华星光电总裁贺成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把液晶面板项目形象地比喻成“考大学的学生”。他说:“液晶面板项目的成功与否,就像考大学一样,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学生可能有单独的书房,家里条件不好的学生只能在卧室里学习,但是能不能上大学靠的是学生自己的实力。我认为,客户真正能接受的是质量好、性能高、价格有竞争力的产品。”

    从现在的处境来看,贺成明显然把自己比喻成“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了,而华星光电在未来也将面临重重“大考”。

    首先是“缺人”。“说实话,2009年11月16日,整个公司只有我一个人,因为我是公司法人代表,也是这个公司的总裁和董事,所以我个人的压力非常大。”性格直爽的贺成明开诚布公地说,“一些国际产业巨头来到我的办公室,看到空荡荡的办公室,心里没底,谈了几句就走了。”后来,他通过各方的人脉关系,打造出了以贺成明、陈立宜、金旴植、杜智勇、王国和、黄文君为核心的“多国部队”。现在摆在华星光电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把既有中国大陆人又有中国台湾人,既有韩国人又有日本人的团队“拧成一股绳”,如何把没有经验的“学徒”迅速打造成专家。

    其次是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作为液晶面板业的新军,华星光电抢的是别人“嘴边的蛋糕”。从国际上来看,差异化是面板产业发展的“常态”:第一是尺寸的差异化,早在2008年,三星液晶面板产能中超过60%是40英寸及以上尺寸的,并且不做37英寸产品,而LGD面板厂主要生产32英寸、37英寸和42英寸产品,但不做40英寸产品;第二是面板世代线的差异化,如当年LGD率先投产第4代和第5代线后,夏普则直接上马第6代线,三星则选择上马7.5代线等。

    如今中国大陆情况则完全不同,LGD、华星光电、京东方同时上马第8.5代线,而第8.5代线只有26英寸、32英寸、46英寸和55英寸4个经济切割尺寸。可想而知,两年后第8.5代线将面临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对于华星第8.5代线而言,出口,其将面临国际巨头第11代、第12代线的激烈竞争;内销,下游企业康佳、创维等都已经建立好了联盟,TCL本身也只能消化华星50%的产能。

 
关键词: 液晶面板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7778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