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协会用户满意度指数评价办公室樊天顺指出,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数码相机强制性标准,使得数码相机在生产、检测及维权等方面都缺乏依据。国家数码相机行业标准缺失,厂家各自为政,同时缺少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问题产品只能依照原国家经贸委批准的行业标准进行检测,对市场的监管、约束力度远远不够。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也表示,随着数码相机消费规模的不断增大,有关产品质量的纠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我国尚未建立数码相机的国家标准,目前的数码相机行业标准也不能作为市场准入的强制标准,发生质量争议仍以厂商的企业标准为准。为了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在产品标准规范方面的监督管理。
售后服务让相机变鸡肋
在数码相机售后服务问题中,投诉最多的要算是维修费用过高的问题。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数码相机都不足千元,但维修费用往往让人瞠目结舌,面对甚至几乎可以买一台新机的高额维修费用,只能放弃。
记者日前在中关村等主要电子城走访时了解到,由于数码相机国家标准缺失,目前数码相机的保修期基本上都只有1年,只有极个别品牌达到两年,远比冰箱、空调等常用家电的保修期要短得多(这些电器的主要部件通常保修三年以上)。而这一保修期对于数码相机的使用者来说已如同虚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数码相机销售人员表示,这一质保规定其实是对厂家的一种保护,“往往相机出问题时都已过了保修期”。该销售人员称,除非职业需要,一般人很少经常使用相机,有的甚至一年也用不了几次,因此,等发现相机出问题时,保修期已经过了,只能拿到维修点进行维修,这也是相机销售门店少有消费者前来投诉的原因。
而且消费者即使到了维修点,往往还会被告知要收取不菲的开机检测费。消费者李先生的相机存储卡舱盖受压折断,到指定维修点维修,保修期内10块钱的配件,而且只需简单地安装,竟要被收取140元的“手工费”。
记者手记
没有责任哪有信任
3080万投诉页面!百度提供的搜索数据足以证明数码相机目前已成为消费者心中的一个毒瘤。近年来,数码相机重大质量问题屡屡出现,让消费者烦恼不断,名目繁多的附加功能,让消费者迷失其中,价格不透明和售后维修的外包,让消费者承受较高的费用,而制度的缺失以及监管无力,更让消费者维权困难。
当然制度的制定需要相关部门去研究、去探讨,而作为企业难道就不能自律?每次质量事件,我们都能看到企业公关的身影,但无论企业的危机公关做得多好,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骗,最终只会导致消费者对品牌彻底失去信心。
从竞争层面来讲,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感,如何能成为著名的品牌?企业的诚信与自律是维持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之一。因此,企业只有多为消费者着想,体现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